记得小学那会儿,QQ刚开始普及,我和所有小孩儿一样幼稚,像收集方便面里附赠的卡片一样,心心念念要点亮那些代表QQ号等级的星星月亮太阳。那会儿电脑也没普及,经常让人帮忙挂QQ,别人登着你的号码,设置着自动回复,一有人找你聊天,窗口就弹出个“不是本人”的对话框,像个扫兴的大魔王,嘚嘚瑟瑟地向屏幕对方的那人叫嚣着,我在挂QQ号升等级呢,天大的事改天再说。甚至有时候,不喜欢的人发来消息,即使是本人我也会手动回复”不是本人“,冷漠得不露痕迹。
那时候并不在意每个收到”不是本人“的好友是怎么想的,可能因为年龄尚小,只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其他一概不管。这种纯粹的感觉,时隔多少年想起来仍然觉得有趣,那时候眼睛里只有星星太阳月亮,没有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我已经不再迷恋收集卡片,也不在意QQ号后面跟着几个星星太阳月亮了,甚至抗拒这个号码上的人群,自动忽略一上线就爆炸的信息,也不和人聊天,QQ与我而言存在的唯一目的,只是为了传送文件而已。当然,我已经不会用”不是本人”来搪塞不想开始的聊天,我用一种更冷漠的方式抗拒交流——已读不回。
当然这样的情况不止是QQ而已,还有各类社交软件和网络,我冷漠得连自我对话都懒得开始,又怎么可能有耐心花大把的时间和别人闲扯。或者说,我开始有点抗拒和人在虚拟世界的交流,它带有太多预设模式,这和面对面沟通是完全不同的,当你看着一个人的眼睛时,你能感受到对方细微的情绪却无法预知对方接下来会说什么,隔着屏幕不会有这种感受。
前几天看到一个词,叫“群体性孤独”,突然有种特别的熟悉感。关于这个词我思索很久,为什么会有熟悉感。然后脑袋里就跳脱出一幅幅画面充斥眼前,有灯红酒绿的酒馆里迷醉的眼睛,有五光十色的人群在K歌狂欢,有成年人世界里热热闹闹的酒席应酬……所有的画面热闹喧嚣,都是人群的嚷闹声。
然后”群体性孤独“这个词就像一枚炸弹投在我脑中,炸得所有人群七零八落的。比起混迹在人群里倍感疏离的感觉,现在的自己好像更愿意一个人好死赖活地独处。
这几年生活和社交网络变得密不可分之后,反而开始抗拒社交。经常接到电话的第一反应是烦躁,收到消息想回复又会突然觉得好累,也不会去维系友谊,很多以前的同学连名字都忘掉……独处不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变成一种状态了。前段时间,我常常会做梦,梦见我变成了一只在深山老林一口枯井中生活的鱼,山林里有虫鸣鸟叫,井口常有飞鸟路过,我一动不动看着井口那一片圆形的蓝天,从清晨到日落。
但当我一觉醒来又要面对信息摄入及反馈的时候,就会特别怀念以前小时候,可以手动输入“不是本人”的年代,这句话几乎约等于“不关我的事、不在、不能、不要.......”等一系列拒绝词汇,冷漠却令人无法反驳。
尤其适合害怕人群和社交的社交恐惧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