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岩仁和社区张营组参加田埂穿梭行活动时,与在座的母亲们聊孩子的教育话题时,一位母亲谈了自己在教育女儿时的无赖,焦虑。
她举例说道:“在家时,老师布置的作业从不主动写,非要我左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催促。”“一教育她,她就是很不高兴,有时还摔东西,甩脸色给你看。越来越难管,有些力不从心。”
这位妈妈的吐槽,引起其她家长的共鸣,纷纷表示孩子现在太难管了。不教育看着她们的行为怄气。教育了她还很不服气,跟你对着来,甚至有时还会回嘴。说重了怕走极端,说轻了,她一副无所谓的状态,根本就不听。
听了家长们的诉说,作为敏行者的我,从专家的视角给予了一些建议。我从“双减”谈起,指出我们现在的焦虑是源于我们对孩子的学业看的太重,在教育内卷的背景下,内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不自觉地将自己过高的期待潜移默化地转嫁给了孩子。
孩子带着家长的期许去学习,如果满足了家长的内心期待,她们会觉得压力小,乃至树立信心,能够朝着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向发展,皆大欢喜。但家长的期许孩子经过自身的努力未实现或者根本就不重视,日子一长,家庭的亲子关系必然紧张,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减少干扰或许会有更好的结局。
家长们听了我的分析,纷纷表示有道理。我又拿手机的使用举例!一味地指责、禁止使用手机带来的只有不愉快,亲子关系更加恶劣。不如讲好使用规则,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使用,家长要带头执行。这样亲子关系和谐,使用的效果也能提高。
听了我的观点,一位母亲说道:“不说正确的废话,少唠叨,多看孩子的优点,多表扬孩子。让自己的兴趣点转移,与孩子处搞关系,真正尊重孩子。”
听到这位母亲的话,我在想,作为家长,都有一颗期待孩子成人成才的美好期许!但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养育好一个孩子,是需要家长全身心的投入。但首要是能接纳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的不足就能接纳孩子成长的不足。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及长期执教老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认知,勤于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适应孩子的成长需求。
一次活动一次成长!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坚持下去,悦纳自我,改变认知,家校共育和谐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