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读过《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后,就爱上了散文。那世间的美好、世间的遗憾、世间的一切在作家们的笔下,直击心底,让人回味过往时,能拿来填补心中的遗憾或让无处落脚的心灵找到寄托。
最近又入手了由史铁生、汪曾祺、梁实秋、丰子恺、沈从文等14位华语文坛文学大家经典作品《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书中精选了《想念地坛》《老海棠树》《送行》《独处》《水云》《往事》等近40篇散文名篇。每一篇都深入人心,恨不能一口气读完。
封面上的那句“命运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直击人心,让人不禁想到史铁生等等那些经历过诸多苦难,却仍然笑对生活的人。
这或许就是本书想要献给每一个跌跌撞撞、步履不停的行路人,通过文字给予人们无穷的力量,去笑对生活中的苦难。
希望我们在历经风雨时,有力气等彩虹的到来,因为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希望我们可以以平常心来对待人世间的无常,因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希望我们可以从平凡的事物中,找到心灵的落脚点,因为终其一生,我们都是为了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01安静
史铁生在《想念地坛》写道: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因为在那数不尽的日子里,那些年月,他一个人摇着轮椅,一次次地逃也似的投靠这一处静地,让那个无措的灵魂,悟出了生命的意义。让他明白可以通过写作绝处重生。
那地坛历经五百年的风雨,不与世俗争锋,就这样静静地待着,任尔东南西北风都不能动摇它。
汪曾祺在《无事此静坐》写道: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就像宋儒说的那样——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静是顺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
02生死
史铁生在《老海棠树》写道: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人死不能复生,那活着的人拿什么来疗愈那颗因失去亲人而痛苦的心呢?在史铁生的回忆里奶奶与海棠树是不能分开的,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只要看到老海棠树,儿时的回忆就浮现在眼前,那是奶奶与他的生活日常;那是奶奶对他的爱;那是奶奶教会他做人道理······
看到这里,不禁让我想到儿时池塘边的那棵老樟树,一到夏天奶奶就坐在树下做手工活,每次看到那棵老樟树,就能想到已故的奶奶。
鲁迅在《生命的路》中写道:生命不怕死,在死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
一个人要经过多少风雨的洗礼,才能懂得珍惜眼前能抓住的东西,也才能够真正明白,人活着,本身就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