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送林儿到儿童家塾班,这是林儿上儿童家塾班的第一天。
在此之前,林儿去过姬老师家很多次,和妞妞玩耍,或者和我一起去,对这里的物理环境很熟悉。
这次她是以成员身份第一次去,去和这里的环境和人建立长期的关系。
到达后,早饭前,她一直不离开我,时而让我抱抱,时而往我身上蹭蹭,也不太愿意脱外套。早饭的整个过程,她不愿意言语。
她紧绷的状态,让我感受到了她内心的紧张和害怕。我已经不会再说,你怕什么,又不是第一次来,有什么怕的。
我能感受到她的感受,我顺应她的要求抱着她,吃饭的时候和她在一起,轻声问她想吃什么。
我能看到,她知道来到这里,已经不像以往玩会儿就可以找妈妈了。她还不知道,她来到这个环境,小朋友们是否接受她,愿不愿意和她玩;她还不确定,在她遇到挫折时,不会处理问题时,孤单时她该怎么办?
对她来说,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在家里,她感觉不被姐姐接纳,她有着很多不好的感受,哪怕我到门口买点菜,她都选择时时跟着我。
她内在是有恐惧的。来到这里,她也害怕,对她来说,有太多未知和不确定。并且这次,和以往不一样,妈妈不在身边。
虽然,来家塾班之前,我和她也聊了周六要来家塾班,听到来家塾班,她是特别期待的。她只是告诉我,妈妈,我不希望有人逗我。我说,哦,当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难时,你就找姬老师和芳芳阿姨(助教),她们会帮助你的。她没再说什么。
我就林儿适合什么样的方式去家塾班和姬老师进行了沟通,我把和孩子沟通的结果告诉了姬老师,她说,很好,你再问一下林儿,她说的“逗”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她愿意住,刚好芳芳阿姨可以带她一起住,如果不愿意住,周六就先早送晚接。
到周五下午的时候,我问林儿,你和我说的你不希望别人逗你是什么意思?
她说,就像以前叔叔说的那样,这些好吃的你们吃啊,就没有林儿的。我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很难过,我会特别想妈妈。
哦,是啊,这样的话听起来就是让人很难过啊。
成人觉得好玩的话,对孩子是多大的伤害啊。大多数成人不把小孩子作为有独立尊严的人存在,像小丑般随意戏弄,孩子内心会觉得不被爱,不被尊重,有被抛弃的感觉。孩子害怕这种感觉。
我继续问,如果以后你决定住在家塾班,你愿意和芳芳阿姨一起住吗?
我喜欢芳芳阿姨,可以和芳芳阿姨住。可是如磊阿姨也能去家塾班,海瑾阿姨也能去家塾班,你为什么不能去家塾班?妈妈,你有什么能力呢?
哦,林儿,你想让妈妈也去家塾班,你已经知道去到家塾班做助教是需要能力的啊。
是啊。
你有没有看到,妈妈有什么能力啊?
妈妈,你会做手工。妈妈,你还会干啥?
我说,你想让妈妈具备很多能力吧,我正在努力学习,我学的好了,妈妈也会具备很多能力啊。
林儿说,好。
早上,我把关于逗孩子的信息和孩子的状态又告诉了姬老师。吃过早饭后,姬老师抱着林儿的肩膀来到了其他孩子面前,俯下身子把自己视作林儿说,我叫林儿。政洋迅速接着说,她叫林儿,我认识她,我在妈妈的手机里看到过她。姬老师接着说,林儿,你认识政洋哥哥吗?林儿开心的说,我也认识他,我见过。姬老师说,哇,你们都认识啊。那政洋哥哥,你愿意和我玩吗?政洋说,我愿意。之后,姬老师又带林儿和别的孩子进行了交流。
姬老师能感受到林儿初来家塾班的感受,同时了解,林儿当下的成长阶段,她还没有具备快速、主动和其他人融为一体的能力,于是,她帮助林儿把她内心的想要表达而说不出口的话表达了出来,和别的小朋友进行了互动,暖热了他们的场。说出来后,孩子紧绷的状态就缓解了不少。
有多少时候,我们能感受孩子的感受,和孩子真正是一体的?我的行为还停留在能感受到的阶段,还没有想到像姬老师那样和孩子一起去跨越这个阶段。以后,她要迈出这一步,她的内心需要生长出力量,穿越她内心的恐惧后,这个能力就具备了。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我也要起到协助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看到其他孩子成长的阶段,他们作为老同学也还不具备有爱的去迎接新同学的能力。这些都是孩子需要成长的部分,今后,姬老师将会带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在事中练,甚至会示范,引导孩子重新用正确的方法去演示,直到自己做到。
这是今天我在家塾班,吸收到的第一个点。
同时,在姬老师引导孩子时,张老师过来说,十点我们就要出发了,趁这个时间我们去溜溜狗吧?孩子们顾不得手头的一切和正在进行的谈话,纷纷站起,说,我要去。
姬老师随即转向我,说,此时,我正在和孩子们进行着一个工作,张老师直接过来说要去遛狗,孩子们都慌着站起来,刚才的工作被强行中止了。你站在这里看着这一切,什么感受?
我说,我的内心有不舒服的感受。一个工作正在进行,另外一个人来到这里,直接说自己要说的,看不到和听不到别人正在做的和说的,没有礼貌,也影响了别人。
嗯,当我和姬老师接着在客厅认真梳理这个事情时,
a.薇薇在厨房,扭头对着餐厅说,林儿,你今天来了啊?
b.小小跑过来,兴奋的对我们说,我们在楼下遛狗时找到了一个冰凌棍儿。
c.政洋蹭在姬老师身边,开心的说,看看姥姥给我找了一件佳伟哥哥的马甲穿。
我们忽然发现,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有这个模式,那就是不管不顾对方正在做什么,直接说自己想说的,也不考虑是否会影响到别人。在说之前,都不会说,对不起,我能打扰一下吗……
姬老师说,这是我们要在家塾班植入到成人和孩子内心的一个修养。单单这一件事,都需要我们学和习好久,大人孩子才会习惯成自然。
如何更有修养的去说去做,这是今天我在家塾班吸收到的第二个点。
在我和姬老师继续梳理的过程中,林儿说,妈妈,我今天晚上想住这儿。
哦,那你原来说不住这儿,妈妈没有准备东西怎么办?
姬老师提醒我,让我再看自己刚刚说的这一句话。我回头看时,我发现我没有用到积极倾听的方法。
姬老师说,你试试说下这句话,看什么感受?林儿,你今天晚上想要住到家塾班啊,那我们问问姬老师,如果想要住到家塾班,接下来,我们需要做什么计划和准备?当我再说这句话时,我忽然发现了语言的魅力。我说的那句话有点责备的意味,另外只关注了过去的没做到,没有关注到问题的解决。而后一句,则关注了未来,即为了实现愿望,我们需要怎么做?我们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
积极倾听到孩子,同时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问题的解决。这是今天我在家塾班吸收到的第三个点。
从家塾班游学前的会议,我看到了姬老师在做一件事情前,都是有计划有准备的。和带领成年人是一样的,做事前需要先了解做这件事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然后去梳理做这件事需要哪些计划和准备以及注意事项。这个过程,就是慢慢陪伴我们和孩子具有事前定的能力的过程。
在生活中,有几个家长会这么陪伴孩子?
有多少人是,只要过节,跟风旅游,带着孩子各种消费。孩子除了长了花钱的见识,养了贪图享受的习惯,真正又收获到什么了呢。
去思考做一件事的目的、价值、意义,做这件事需要做哪些计划、准备和注意事项,只要做到事前定,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这是我今天在家塾班吸收到的第四个点。
我没有跟着去游学,但我想,一天的游学,一定会有各种发生,大家一定还会有更多看见和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