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的日子里,最是难熬:明明眼皮重的不行,大脑却还是高度清醒。同寝室的妹子和我说,你这是期中考试后遗症(为了备考午休自动取消),等等吧,不出一个周准好。
中午闭了眼躺在床上,百无聊赖,杂七杂八的事便统统找上门来。可能因为生性敏感的个人属性问题,看似杂碎的小事在我心里也可能留下别样涟漪。举例论证:我可能会因我说的某句无意出口的话,为是否会伤害到他人而感到忧心忡忡,也许人家压根就不放在心上——预期焦虑;亦会因为他人的某个细小行为,而思考是否我对其造成了某个我所不知道的伤害或潜在伤害……看似毫无章法的事在我的脑袋里堆积堆积,惶惶终日而不得解,没想到20岁出头的年纪居然过了把带“球”跑的瘾。妈说我心太小,太窄,不懂得放下,天天着眼于小事多没意思,轻装上阵别让自己心受累。中医上亦说,忧思过度伤心。这些我都懂,我也知道我应该学会放下。负重赛跑的人想轻松到达终点,我送你两个字:做梦。
前段时间,暗恋的大四学长找了女朋友,打电话哭着和妈的说,我失恋了,然后,巴拉巴拉……乱七八糟的不着边际的话说了一大堆。私下里暗自拿自己和他的现女友,比了个通透(自尊心作祟),发现他新女友不过如此后,更是郁闷非常,诧异好奇,悻悻然百思不得其解。
在数个失眠的中午之后,终于得到了可信度还算可以结果:层次。正如无法期待世界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体(同卵双胞胎还要分个前后大小),那么不同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的细胞,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家庭环境,又何苦去期待一个如你一般的人?这也就使得在每个人心中都画上了一个名叫“三六九等”的表,奔着“同种相吸”的原择去靠近那些和自己相同的人,继而就出现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不排除人们之间互相影响的可能,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基于此,我发现我所纠结的事情全部都有点莫名其妙的味道。一时间让我又好气又好笑。我和他人之间患得患失的相处模式,基于总想在交往中得到什么,比如情感,比如宾至如归感。但倘若转换至“层次”角度,我与他人之间权衡比较,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从小接受的教育,如何能奢望他人的所作所为会与我所想一般无二。两个阶级基础鲜明的起始事件,高举感情的大旗,生搬硬套进现实生活的程序框图,添加上毫无道理可言的苛刻条件,得出负面的结局事件。果然从错的开始,由错的结束,一切完美的不像话,但错的就是错的,又何必过分纠结。比如说,从前觉得圣洁如今滥校园的爱情,学长的优秀我心动不以,但经过一番比较,他未必真的适合我(你可能会告诉我,太理智便不是爱情,但是我想要的何止爱情)。我期待一份相似度大于80%的爱情,共同语言,共同喜好……我不知道相似度在10%左右的要如何走到老。你看,在我看来‘门当户对’是多么重要!
同一层次,才能谈感情,才敢光明正大的倾诉你的喜怒哀乐、忧思与惆怅,不然只能化作“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悲凉;因为层次相同所以有了成为知心朋友的可能,否则就等于鸡同鸭讲,化作“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悲凉。最后,May you improve yourself and find your soul mate soon。
好像有点剑走偏锋的味道(摸鼻梁),临近期末,愿你忙碌时够轻松不在负重前行。就这样吧,在周五早上轻声在你耳边说一声,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