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在绍兴,若想“附庸风雅”,必要朝拜一处地方――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西南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时重建。
兰亭四周浅溪淙淙,幽静雅致。园内“鹅池”、“曲水流觞”、“兰亭碑”、“御碑亭”、“右军祠”等建筑精巧古朴,是不可多得的园林佳作。
相传在夏历上巳日(三月三),大家都要聚集在水边,举行仪式,祈求吉祥,是为"修禊"。
永和九年(公元354年)的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当时的多位名士宴集于此,列坐于曲水两侧,将羽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事毕,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这便是"曲水流觞"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
据说在这次游戏中,作不出诗的人中就有羲之之子王献之。清代还有人赋诗讥笑:"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不愧是“魏晋风流”,喝酒都能雅到这份儿上!
那时的杯子也雅――羽觞杯,杯浅,带耳。战国时便已出现,材质有漆、铜、金、银、玉、陶等。想来在兰亭这么风雅的聚会中,所用的羽觞杯一定是漆的,因为只有木胎体轻的漆杯才可能漂在水面上。
这种饮酒的容器对中国酒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李白有诗:"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乾隆皇帝对此事也非常向往,他在故宫里修了一座禊赏亭,亭子里象征性地挖了一个曲折回环的小水糟,叫做流杯渠。但此亭与兰亭的意境相差甚远,估计乾隆当年也在水槽里搁一杯子,自己坐在那头儿等它漂将过来,再做首诗,诗想必也是头天晚上做好的。
整组建筑里我最喜流觞亭,亭内有一屏,上悬一匾“曲水邀欢处”,楷书无款。屏中是一幅扇形“兰亭修禊图”。图中描绘了王羲之和四十二位名士在兰亭曲水流觞的情景。画中人物形态各异,或举杯畅饮、或低头沉吟、或援笔而书,在惠风和畅、茂林修竹之间,或袒胸露臂、或醉意朦胧,将名士们洒笑山林、旷达萧散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魏晋名士们无视功名富贵、崇尚自然、豪迈不羁、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千秋而下,高谈阔论不绝、觥筹交错不止,这便是魏晋的风流了。
我想,正是因为魏晋人物这种“托杯玄胜,远咏庄老”,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的人生哲学观,才能造就这传奇的《兰亭集序》。
曲水流觞曾是我的梦境,心中极仰慕那种闲云野鹤的生活。如今能来此游览山水、拜谒圣迹,“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一觞一咏,无酒亦醉,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