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窄化效应”?
1996年罗温斯坦
我们知道人都是有偏好的,偏好是一个人的喜好,反映了他对外界的基本看法。偏好,听上去很复杂,说得简单点就是“知道好歹”。如果一个人“不知好歹”,其实,就是偏好除了问题。
“窄化效应”,就是偏好出了问题,因为他只关注了某一个时刻某一个点的偏好。
罗温斯坦从神经生理学上来找问题的原因,他认为,人之所以会出现“窄化效应”,是因为在当时存在着“体内因素”(Visceral factors),你也可以理解成处于“窄化效应”的人,体内分泌了一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所导致的行为“驱动力”,九匹马都拉不住。
2、从离职看窄化效应的发生机制
你管理别人,不是要给自己创造一个仇人,而是要争取获得一个自己的好同事。
社会学家侯查德(Hochschild)“情绪劳动”。
3、解决问题的两个思路
应该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加班文化。
应该以组织为单位来进行时间预算和时间管理。
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019讲留言:
宁老师介绍的窄化效应,我上网搜索了一下,中文的理论还真少。本人英语欠佳,英语文献又难以看懂。我只能通过宁老师的转述来学习窄化效应。
宁老师说管理者要学会驾驭人心,必须首先要了解每个人的生理状态。知道“窄化效应”这个概念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人的状态,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
宁老师介绍的这个窄化效应是一个美国教授罗文斯坦在199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来的,他从神经心理学出发,认为人之所以会出现“窄化效应”,是因为在当时存在着“体内因素”(Visceral factors),你也可以理解成处于“窄化效应”的人,体内分泌了一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所导致的行为“驱动力”,九匹马都拉不住。这个拉不住,就让他在这个时间点上表现出了违背常理的行为。
体内因素分泌过多,理性注入不管用,可能还会适得其反,那就顺应人体的生理规律,渴了就喝水,饿了就吃东西,累了就休息,想不出创意了就去玩一会,别硬撑着,把神经崩得太紧,容易出问题。像谷歌这种科技企业,把办公室布置得很开放,在办公室里放上游戏桌、跑步机,滑滑梯,还有24小时食堂,周末还可以把孩子带过来上班,可能就是为了防止出现窄化效应, 不断创造环境,改善员工的体内因素分泌,让他们随时保持元气满满的状态,不至于过度消耗心力,而导致创意枯竭。
当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像谷歌这样,那我觉得有几个可以参考:
1、项目告一段落或者是一个月、一个季,公司或部门组织大家出去团建,聚餐、拓展、旅游都可以,放松大家紧张的心情,加强同事之间的凝聚力;
2、管理者定期与员工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员工的心理、生理状况及工作和家庭中的问题,帮助员工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
3、还介绍一个我们公司的活动,即每月必有一天时间,管理者要帮助一线员工,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既体会了员工平时的工作,了解具体情况,又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