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年前关照我,今年轮到我家值年,时间定在年初五。
小时候,年初一挨家挨户拜年,收年货(糖、糕、零食);年初二回外婆家,嫁出去的阿姨们聚到一起,把今年吃饭的顺序排好;年初三外甥拜舅舅的年,年初四开始,依次去阿姨家吃饭,中间穿插去姑姑家吃饭,总之,一直到临近开学,几乎天天在别人家吃饭。
长大了,发现不是所有的地方年初一都要挨家挨户拜年,也渐渐的,过年不再轮流请吃饭——阿姨姑姑们年纪大了,烧不动一桌菜了,最重要的是,生活条件好了,平时想吃啥都能实现,到了过年,天天大鱼大肉的实在吃不下了——于是改成每年吃一顿,大家轮流值年。
成家之后,别人家值年,我就不去吃饭了,所以要隔个几年,才能见到小时候日日惦记的阿姨们。趁今天不用上班,观前街荡一圈,采购特产去。
都说这几天到处人从众,我跟妞一早就出门了,地铁出行,直达观前。
不到十点,观前街人流量不算太大,比如说,街中间休息的凳子还没被坐满,人民商场门口的露天市集才营业了一半,其中有个摊是卖气球的,全是粉色猪头,妞看了很后悔,昨天不买笑脸,今天就可以买猪头,嘿嘿,没营业呢
人不多,要么去人民商场转转,金阿姨每次来都有收获,就一时想不起来,上次她跟我说的是哪家店。
西北门进去,一溜儿全是金店,妞说,这没啥好看的,我们去二楼。二楼卖衣服,大衣羽绒服居多,中老年风扑面而来,跟妞说,你知道不,来逛观前街的有两种人,一种是老年人,一种是游客;来逛人民商场的,肯定是本地老年人,人家逛的不是商场,是情怀。
那么,现在年轻人都在哪里买衣服呢?某宝?某猫?某会?某书?我也不知道。
正说着,拐角处眼前一亮,这风格还是挺文艺的啊,驻足观看,营业员立马热情万分力劝一试,说这几天正在换季打折,价钱比过年前还要便宜,冬款都是五折。妞趁机一屁股坐下来歇会。
盛情难却,先后试了三四件,最终看中一件天蓝色薄款棉袄,正是初春穿的时候,打完折450,那就买了,明天穿新衣服回娘家。
又拐了一个弯,另一家店的衣服配色也不错,一眼就相中了香芋紫的短款外套,还是件羽绒服,关键是领子别致,不像其他羽绒服一样堆脖子里,也没有帽子,简洁大方,试了试,准备买给我妈穿。
营业员说,你选的这件真格划算,拿出来做特价的,原价2000多,现在卖598,划下来三折都不到。
买衣服属于外插花,买年货才是正事,赶紧跑到采芝斋,买了松仁糖和麻饼,松仁糖是苏式糖果的代表,麻饼么,也是小时候过年的代表零食。
观前街人潮渐涌,鲍师傅给妞买一盒刚出炉的板栗饼,赶紧打道回府。
吃过晚饭,把送给每一家的糖果、点心和其他礼物分别打包好,明天一早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