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华杉讲透1】:“‘道’,是说话。‘学’,是学习。‘道学’,是讲习讨论。‘如切如磋’,讲的是卫武公勤学的事。他将古人的书籍和事迹,切己体察,并与他人讲习讨论,一定要考究到极精透的地步才算数。”
【华杉讲透2】:“如琢如磨,讲的是卫武公自修的事。他省察自己的内心,或性情偏与不偏,或意念正与不正,或行事善与不善,务必见得分明、治得干净,不肯有一丝瑕疵。自修,是‘省察克治’的功夫,时刻自省,切己体察,克己复礼,自修自治。”
华杉老师老师解读:“切磋,是加工兽骨、象牙等,用道具切,在用鑢铴(磋磨骨角铜铁等使之光滑的工具)蹉。琢磨,是加工玉石,先用椎凿琢,再用砂石磨。这是治之有先后工序,又精益求精,密益求密。自修和道学是儒家讲的两个进步路径——尊德性和道问学。”
当我深刻理解“如切如磋”和“如琢如磨”这两个词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切-蹉-琢-磨,这四个连续动作的趣味。同时,这也再次让我感受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无论是打磨兽骨还是玉石,或是当下去做一件事,在行动层面的划分其实就是这四个动作,先切下来一块,然后把它打磨至光滑,打磨完整之后,再去一点一点的雕琢,最后再打磨一遍。这也让我体会到了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这四个动作既可以分成两部分,前两个归为:道学,后两个归为:自修;又可以整合起来看,把它理解为做事的四个阶段。
「道学」是“大家一起讲习讨论”的意思。
理解了切磋的原意,我突然想到当下的语境中,『切磋』这个词含有一种与他人比较和较量的含义。其实已经脱离了这个词语的本意。
按照卫武公勤学的故事可以看出,「切磋」是卫武公首先自己将古人的书籍事迹进行学习,也就是他自己从古代先贤中寻找了一些可以效仿的人和事迹进行一番学习,逐个代入,挨个琢磨,学这一轮就像“在用鑢铴使兽骨变光滑”的过程。然后才与他人进行讲习讨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复述一遍再与他人进行沟通。
这里先自己学习、再讲习讨论的先后顺序非常重要。
因为,大家很容易被「讨论」这个词误导,讨论不是所有人空着脑袋现场说些有的没的,而是先自己学习,搞清楚、明白之后再「讲习讨论」。也就是先「如切如磋」,再『道学也』。
用「如琢如磨」的方式雕琢自己,真的太有魅力了。
我体会到,一个兽骨或玉石,当它们被切了一块出来,然后用工具去磋它们使其变得光滑。这个过程就是卫武公自己主动学习古人的书籍,切己体察,再与他人进行讲习讨论,到了这里的时候,玉石已经从过去原始的状态变得光滑可用了,它已经展示出它的魅力了。但还可以再进一步,去「琢」和『磨』,使其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
经由精益求精的匠人『如切如磋』制作出来的玉石可能会被送到珠宝店,而进一步追求密益求密的艺术家「如琢如磨」制作出来的玉石会被放进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