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都没有写作,惯性一旦停下就形成另外一种惯性。
最近在看丁墨的小说,她的小说有点意思,带有推理色彩的言情。主要是喜欢推理故事,但是福尔摩斯系列什么的又太严肃和恐怖,所以加上言情有缓冲的作用。这个作者写推理还是很不错的,言情么,就是太腻歪了。
最近跟邢志海生活的时间长了,渐渐发现他说话的语气表现出内心的一些感受,对我说话慢慢变成和对他老妈说话一个语气:带着愤怒。比如我说,你把这衣服叠一下,他会很不耐烦地说:你放那不行嘛。我说你帮钧钧擦一下药,他说又会甩过来一句:你不能弄嘛……诸如此类。我们谈恋爱结婚一直到我生孩子以后,刚开始他不跟我吵架,然后是说话注意措辞地跟我吵架,到最近他开始肆无忌惮了。对于口角这件事他从来没占过伤风,我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自信总是觉得他就是应该让着我。每次吵架的结尾也都是他不说话,或者是大声说:你能不能不要再说了。我回他,为什么不能再说,难道不说就能解决吗?然后他又气呼呼不说话。他吵不过我但是不代表他不能气死我,有一次我气到离家出走,那时候怀孕八个月,他吓得疯了。但是也没见后面有什么悔改。
我承认我每次会在口舌上要强,他说一句我是绝对不会忍着。内心的不愉快也是想要发出来。他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想要了结争吵,但是最后的结语总是:“你赢了,你高兴了吧。”妈的,听到这话,谁会高兴。
最近我在思考自己为什么总是愤怒的时候,恰好看到他的表现,顺道也思考一下。
好像我们内心都憋着一股愤怒,这股愤怒有时候会因为幸福的事消除那么一点点,但是又会因为一些小事立刻涨回来。一直在压抑。早前我写过关于自己小时候老师的文章,写完以后有些感悟,可能我对他人的不信任和对权威天生的反感就源于此。所以之后和领导不愉快,从来不和大学辅导员亲近,都有小时候那些人对我的影响。所以,这股子愤怒可能也是有很深层次的原因。
邢大海兄弟姐妹父母都健康可爱地努力奋斗着,就这一点在我看来他就比我社会支持要多得多。我有一个妈,他有三个妈,我婆婆跟我妈是那种挖心挖肺为孩子的人,两个小姑子也都是顾家能吃亏的大姐。作为家里的老小真是没话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小时候刚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因为下午想要午睡就不愿意去学校。爸妈也就退了书本随他去了。听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张大嘴巴说,这怎么可以。我婆婆说:“大夏天的下午可不是想睡觉。”要是我妈,肯定拿藤条把我抽死吧。但是我婆婆多么心胸宽广还挺理解他。
可能对他所有的伤害都来自于小时候家庭条件的不好。但是,但是,但是,那时候大家条件都不好,好吗?上学一路都重点,找工作也没打什么岔。他有一次语带迷茫地问我:“你们小时候上幼儿园好玩吧。”我呸,好玩个P,少在那得了便宜还卖乖。
过去一年我总是动不动就要发火,带孩子让我日复一日地觉得无法解脱。我妈带孩子跟我不断冲突。邢志海无法带孩子让我非常不爽。反正,就是觉得全世界都是欠我的。
对,就是觉得全世界都欠我。邢志海的愤怒感也有这样的味道。可是,仔细想想,全世界欠我什么呢?是我欠了全世界啊。
以前独自带钧钧的时候,每次带他去外面玩耍我的压力就会很大,因为不知道如何把握他和其他小朋友的相处模式。我就会幻想,要是钧钧爸在,我们一起去面对就好了。我们“一起”是我生活的一个希望和奢求。但是,如今我在长春,每天邢大海下班之后带钧钧去公园,我就想让他们赶紧走,让我一个人待会儿。我忘记了“一起”,我只想一个人。
我站在这里,回望之前的自己,看着邢大海,还有我爸妈,你们为什么那么愤怒呢。总是有无数事情无法达成啊,这是生活的常态。是不是我们的目标就错了,还是哪里出了问题。
人一生都在追求自由,有了自由也就平静了。内心的能量横冲直撞无法梳理。一定是一些信念错误了。比如以前老师和父母总是跟我说:XX考完,就好了。XX做完,就好了。我考完了,也做完了,但是并没有好了。所以,我愤怒了。
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