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月,第一次读《雪国》,后又听了无数遍《雪国》的有声读物。侘寂、物哀、空灵、虚无之美,让我内心为之震颤和着迷。我喜欢川端康成笔下这样细腻而纤细的美。他的笔端"常带悲哀",又善用"象征性的语言去表达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雪国》的故事从岛村透过火车车窗的镜面映像观察叶子的美开始,又以叶子姑娘在大火中的坠落戛然而止。始于虚无,终归于虚无。岛村有家室,给不了爱着他的驹子姑娘和他喜欢的叶子姑娘什么承诺和未来,他对驹子也只不过是"官能上的爱",对叶子却寄托着自己精神上的爱,但不论官能还是精神上的爱,"都只不过是徒劳"。这徒劳的最后结果是一场悲剧:驹子疯了,叶子死了,而他只剩下抬头仰望夜空,看到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倾泻到自己的心坎里。此外,什么都没有剩下。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一位姑娘从对面座位上站起身子,把岛村座位前的玻璃窗打开。一股冷空气卷袭进来。姑娘将身子探出窗外,仿佛向远方呼唤似的喊到:
"站长先生,站长先生!"
……
这是岛村第二次去雪国的温泉旅馆,他的心早已飞到了远方那个女人身边。叶子姑娘和站长的一番对话,吸引了他的注意和兴趣。
偶然之中,岛村发现用手揩拭过后的车窗普通镜面一般,竟然映照出了姑娘的面庞,岛村不由一惊。岛村把脸贴近车窗,偷偷的观察着姑娘那迷人的美:她正一丝不苟地照顾同行的病人。那景象让岛村感到了一丝悲愁,没有觉得辛酸,就像是在梦中看到了幻影一般。
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在晃动,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几乎为之颤动。
在遥远的山巅上空,还淡淡地残留着晚霞的余晖。透过车窗玻璃看见的景物轮廓,退到后方,却没有消逝,但已经黯然失色。尽管火车继续向前奔驰,在他看来,山野那平凡的姿态显得更加平凡。由于什么东西都不十分惹他注目,他内心反而好像隐隐地存放着一股巨大的感情激流。这自然是由于镜中浮现出姑娘的脸的缘故。只有身影映在窗玻璃上的部分,遮住了窗外的暮景,然而,景色却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不断地移动,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明的。是不是真的透明呢?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从姑娘面影后面不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从她脸的前面流过。定睛细看,却又扑朔迷离。
车厢里也不太明亮,窗玻璃上的映像,不像真的镜子那样清晰。没有反光。这使岛村看得入了迷,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
这当儿,姑娘的脸上闪现着灯光,镜中映像的清晰度并没有减弱窗外的灯火。灯火也没有把映像抹去。灯火就这样从她的脸上闪过,但并没有把她的脸照亮。这是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夜光虫,妖艳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