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全国人口净增长仅为48万,接近负增长边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31个省市中,超过半数的省份常住人口负增长,10多个省份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
当人口市场趋于见顶时,谁还在“为国生娃”?
01
这是2021年全国省市出生率排名:
去年全国出生率7.52‰,过半省份和城市低于这个值。
除了东北,东部还有江浙沪等经济强省市。
目前,出生率超过10‰的省份只有西藏、贵州、宁夏和青海4个。这些省份基本上是少数民族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在经济TOP5省份中,只有广东和河南的出生率高于大盘。
其中,广东以9.35‰的出生率遥遥领先,江苏以5.7‰的出生率垫底。
在全国各省市中,江苏垫底,广东排名第七。两地的生育情况大相径庭。
相比之下,出生率低于5‰的省份至少有4个,其中包括东北三省和上海,其中黑龙江以3.59‰的出生率垫底。这些省市的出生率已经明显低于以人口形势严峻著称的日本。
根据《日本最终会消失?》根据文章提供的数据,2021年日本出生人口约为84万,出生率约为6‰。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仍有部分省市尚未公布生育数据,天津、四川等地的人口情况可能并不乐观。
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口基数不同,出生总数也存在巨大差异。
这是2021年全国各省市总出生人口排名:
广东遥遥领先,年出生人口118万,成为唯一全国出生人口过百万的大省。
仅次于广东,河南位居第二,出生人口79.3万,比广东少近30万,创1978年以来新低。
至于常住人口过亿的山东,出生人口是75万。与2016年二孩政策开始时的177万相比,已经减半。山东也失去了“最敢生”的省份标题。
在常住人口超过8500万的江苏,出生人口仅为48万,而当年正常死亡人口为57.7万,这也导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自然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广东、山东、河南、江苏是全国人口最多的4个省份,河南是户籍人口最多的省份。
人口大省出生情况低于预期,足以说明全国出生率的严峻形势。
相比之下,西藏、青海、宁夏等出生率最高的地方,由于人口总量较小,对全国出生人口的贡献相对有限。
那么谁是净人口贡献最大的省份呢?
一个省的人口增长既有外来人口流入带来的增量,也有人口自然增长的贡献。
抛开人口流动因素,看看各地人口的自然增长,即出生人口-死亡人口,那么,谁的贡献最大?
可以看出,广东以57.2万人口自然增长遥遥领先全国,而人口大省山东仅增加2000人,江苏则减少9.3万人。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自然人口首次减少。
据《大拐点!16省,人口开始负增长》。据统计,全国至少有11个省份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这包括东北三省,以江苏、上海为代表的东部省份,以湖北、湖南为代表的中部省份。
最严重的是东北,2021年黑龙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创历史新低。
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在于部分省份的常住人口将加速下跌。
毕竟,一些中西部省份和东北省份本身也面临着人口流失的压力。如果连人口自然增长由正转负,人口状况只会变得更糟。
广东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无论是人口规模、出生率、出生人口,还是人口自然增长,广东均居全国首位。
2021年,广东常住人口1.268亿,出生率9.35%,死亡率4.83%,出生人口118.3万,自然人口增加58万。
广东为什么“最敢生育”?
原因之一是广东拥有最年轻的人口结构,以其强大的经济和工业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人囗。
众所周知,这些外地人大多以年轻人为主。
孔雀东南飞,大量年轻人的到来,不仅支撑了广东生育率下降的速度,也为广东贡献了大量的养老金。
根据《中国城市趋势》一书的分析,这也使得广东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财政转移第一大省、全国养老第一大省。转让大省等称号。
另一个原因是潮汕和粤语地区的生育意愿都比较高。
广东21个城市中,除少数城市未公布相关出生数据外,只有阳江低于全国平均出生率。
其中,汕头出生率最高,2021年出生率为13.2%,疫情前已超过16%。
潮汕地区历来生育传统浓厚,宗族制度较为完整,增加了地方应对生育政策的灵活性,生育率一直位居前列国家的。
除了潮汕,粤语的出生率也位居全省前列,广州、佛山、东莞等地的出生率均超过10%。
这背后,除了生殖文化因素,更重要的是是的,粤语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一直有人口净流入地区,从而提高了这些地区的生育水平。
即便是被誉为“最敢生育”的广东,近年来生育率也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
疫情前的2019年,广东人口出生率高达12.54‰。当年出生人数超过155万,现在已经下降到118万。
这种情况应该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