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笑来《财富的真相》新书,第11章——用钱生产的根本原理
一、一句话总结
投资的本质是放贷利息,金融市场由利率驱动,并解释了利息作为资金机会成本的补偿机制。
二、核心观点与亮点
主张:投资的本质就是放贷收息,利率是金融的核心,而利息是资金的机会成本补偿。
亮点:文章通过历史和经济学的视角,揭示了资金和时间的排他性资源性质,强调了利息的合理性和风险规避的重要性。
三、资金的积累和投资
投资的本质其实就是放贷利息。甚至,金融的核心不过就是利息;而整个金融市场事实上就是由且只由利率驱动的。
投资算是个个相对时髦的词汇,可放贷收息就不一样了,它是个极为古老的行当。利率和利息的出现,实际上比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钱更早。苏美尔人泥板上的楔形文字记载了5000多年前人们借贷谷物的年利率33%。也就是说,今年借了3斤种子,明年得还4斤。
等到人们手里有钱的时候,只有少数人有机会用钱赚钱,因为用钱赚钱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钱的数量要足够多,否则借不出去。换言之,得把零钱通过时间积累成资金才可以。
这显然是一个很久、很难的过程,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只有少数人发现了这个事实,并且只有极少数的人最后受众真的有了足够的资金,才有机会去观察感受:
| 钱竟然也是一种生产资料。
但对少数受众积累到了资金的人来说,生产有另外一种:投资。
关于利息产生的原因和机制,经济学家各有各的说法,并且经常闪烁其词。不管他们怎么说,我们作为普通人,只需要“朴素地思考”(或称“笨寻思”)。
四、利息的机制与合理性
资金和时间一样,是排他性资源。也就是说,它们的使用都有机会成本。你可以用你的资金去购买任何必要的生产材料,再用你的知识和时间去生产,而后,你把你生产出来的商品或者服务卖出去,你就可以赚到钱。
可以,你把资金借给我了,你就失去了自己生产的机会,所以,为了公平起见,我应该在归还本金的时候,还要加上适当的利息,作为你的机会成本补偿。
利息是资金的机会成本补偿。
非常遗憾的是,这么简单的思考就可以得出的结论,历史上人们从来都没有达成共识。对利息以及利率的各种负面情绪直到现在依然普遍存在。
资金是排他性资源,它天然具备机会成本。可资金这个东西,若是仅仅攒在自己手中的话,那么它的机会成本为0;一旦把它借出去,那么,它的机会成本就大于0.而利息这个东西,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借出去的资金的机会成本补偿。
也就是说,资金本身无法直接产生利息,它一定要借出去之后才可能有利息。
五、风险与利息的生成
钱得足量才能被称为资金,但这还不够,还得有足够久的时间加持。无论利率多高,一分钟前借,一分钟后还,时间太短了,生成的利息实在太微博,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利息的计算公式是:利息=利率*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风险藏在时间里,或者反过来说,未来充满了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展开,风险总会出现,或大或小,别说利息了,万一连本金都收不回来就麻烦了。
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一样,债权人或者放贷者花最多时间研究的,都是如何尽量规避风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债务人是否合格。
债务人要么必需有足够的抵押物,要么必需有足够好的信用。于是,若是总结一下的话,利息生成的前提大地如→足够的抵押物→足够好的债务人→借出→利息。
在这些前提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借出的钱在收回的时候,是连本带利回来的。这就是用钱做为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成功之后的生产结果。
如果,对生产资料的分类是土地、劳力、企业家才能、资本的话,那放贷收息的行为压根就不可能属于生产。并且,优势放贷收息的过程中放贷者本质上没有付出劳力,这种“不劳而获”看起来显而易见的“邪恶”。
但如果蒋生产资料分为知识和时间,那么,钱是可以通过习得知识,进而花时间进行生产,再通过交换获得的。而后,再把钱当作生产资料,与时间组合在一起,生产出了钱——这完全没差啊!
再说,这只不过是认知差异而已。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承担风险其实是更累的劳动。
六、不劳而获的辩证
放贷收息看似不劳而获,但实际上承担风险也是一种劳动。
通过知识和时间的投入,资金可以作为生产资料进行生产。
七、延伸拆解我可以采取的下一步行动
学习和掌握投资和放贷的基本概念,理解利率和利息的关系。
研究如何评估债务人的信用和抵押物,以降低放贷风险。
了解金融市场的动态,关注利率变化对投资的影响。
八、看完整篇文章,你有跟作者不一样或者不认同的想法或者思考吗?
文章强调了利息作为资金机会成本补偿的合理性,但未充分讨论道德和社会对利息和高利贷的反感。进一步探讨利息在不同经济背景下的公平性和可接受性可能会更全面。
文章从"朴素思考"的角度,简单明了地解释了利息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让我对投资和金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者将资金视为一种生产资料,与知识和时间组合使用,从而产生利息收益,这种观点很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