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市场上有两种创业者:
1.重组生产或服务或其他,捕捉自以为的机会 2.创业创得起
95后的王先生年薪20多万,经过几年积累,2018年初,辞职创业。先说结果,启动资本在半年后亏的一无所有,还欠了债务。大部分创业者都会失败,而且是必然。
为什么会选择去创业呢?1.年薪20多万的收入还算可以,身边人的收入却更高(年龄大一轮,当时是忽视的) 2.打工没有当老板爽,经营者负责发号施令,管理者执行。经营者的空间更大 3.自以为开始创业,就登上成功的邮轮 4.离家近,事情少,自由 5.自以为重组了生产方式
创业,目的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好。开始创业前要有九死一生的风险意识,如果创业失败,影响生活?或者让生活变得水深火热。这点,谨戒。
1.创业习得技能/经验和匹配职场所需相差甚远 2.心态变化,受不了管 3.不能回到创业前的轨道
如果创业失败,尽量回创业前的工作轨道。因为资本的积累速度要够快。
大部分创业失败者,他们选择跨行跨界,从零开始,逃避现实,心态变了。
有人就属于创业创得起,比如王思聪。王思聪几次创业几次成功,假设失败,王也能失败得起。成功的话,就从父亲说的“小目标”起步。
阿里实际的二号人物,蔡崇信。他讲自己为什么敢加入阿里巴巴的草台班子?1.跟马云“宿命般”的际遇。 2.因为“耶鲁法学院毕业是这世上罕见的珍宝”,即使创业不成,重回旧轨,也绝无问题。
两种创业者的本质不同:1.亡命之徒,大部分成为市场进化的炮灰。 2.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为什么创业的成功率不高? 如果成功率高,社会就乱了套。
如果不是“亡命之徒”,也不属于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处于中间阶层,选择创业或不创业的核心动力“让生活更好”。有另外的捷径,路不止创业一条。几点思考:
保住中间阶层的收入,做资产配置『5年前在同单位同职级同岗位同收入的两个人,一个买房,一个不买房。5年后两人的总体资产相去甚远』
1.买房是一招。一线城市的房价没有泡沫,增值空间巨大。因为价格由需求(人口)决定,未来中国将诞生10个聚集3000万人的超级城市。可能的话,国外也做房产配置。因为自己“生于斯长于斯”,人力资本都在国内,历史告诉我们,不要把人力资本和拥有资产都放在国内。
2.乘年轻加杠杆,杠杆开到最大,将一生的收入流贴现到现在。
刚工作的年轻人因为收入偏低,达不到足够的数字,要买够配置得借钱,借钱就借钱。加杠杆当然有风险,风险在时间长达40年的投资周期中,仍能获得相对低风险下的相对高收益
股指数据在长期下可以跑赢通货膨胀(股指数据1871年-2008年金融危机,其年均收益率为7.87%)。股票和债券分成10份,债2:股8,定期平衡(通常1年为周期),因为年轻,股的占比要大,年轻更能承受风险。随着年龄增长,定期平衡债3:股7........
金融是以时间换空间的工具,运用好。
3.如果有五万块钱,做什么投资最好?投资教育。
4.孩子出生到大学,准备一笔教育基金。选择风险小一点的债或货币基金,当然跟不上通胀,跟市场做朋友。
5.比特币,量力而行。1.数字货币只有比特币是区块链目前最成功的应用 2.比特币严格稀缺,比黄金还稀缺 3.比特币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资产。
要想获得超额收益,市场为邹狗。创业之外,资产配置也能让“生活更好”。
有研究表明,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及多方面能力相似的情况下,创业的平均回报率其实是要比正常工作的薪水要低。创业的风险不仅高,平均收益率也要比一个安稳的工作低(Hamilton 2000;Hall and Woodward 2010)。
创业群体中的异数,不问“创业”问题;纵身一跃,拥抱未知和风险,也不问为什么——这是典型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