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心记真实
文/情绪化的大笨蛇
第[208]篇
继续来看梭罗《瓦尔登湖》的第一篇文章《省俭有方》。此处摘取的名录,围绕着生命的意义在于物质还是精神的追求而来:
22.古代哲学家,从外表看,他们比谁都穷。从内心看,他们比谁都富
23.做一个哲学家,不仅要有奥博的思想,乃至于建立一个学派,而且还要热爱智慧,按照智慧的要求,过一种简朴、独立、豁达大度与富有信心的生活
24.大学问家和大思想家的成功,通常都是侍臣式的成功
25.一个人既然做了哲学家,岂能没有比别人更好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生命的能量呢?
我对哲学家、学问家、思想家都不熟悉,对梭罗的这段文字大部分认同。
诚然,大部分对生命有追求的人,他们因着自己内心的执着,对外在的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换句话说,这类人之所以不那么在意物质的富余或贫乏,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已被生命本质或意义填充的饱满,也就没多余的心思讲究其他。但我想,这应当只是大部分人的常态,而是否包括所有人,就未必了。
成为一个哲学家,想来他们的人生理念与普通人还是有差距的,就像处于深宅的人与着眼于天下之人的区别,也可能是只为着生活蝇营狗苟与看到生命本质之人的区别。这样的区别实际上用语言形容显得很苍白,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想来,人世间的学问也是一通百通的,对一件事看到了本质,对其他事想必也会有所领悟。就如同小说中学习武功一样,参透了一种武功,对其他的功夫也触类旁通,很快就能掌握。这也是为什么做什么事看透本质比只看表面更重要的原因。
“侍臣式”,这个词听起来就不是褒义的。结合上下文,可理解为梭罗是将其与哲学家做对比,认为大学问家、大思想家的形成是随波逐流、盲从于君主的意愿、难以顶天立地;而哲学家则是居于时代前列,看到了生命本质,找寻到了生命的热量。
然而我却觉得这样理解有失偏颇,也许可以理解为梭罗的自贬--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是一个思想家、学问家,而且很多时候为了凸显某个理论,他会刻意将言语修饰的尖锐、偏激。只不过,我终究更认同对待思想、理念要具有包容万象、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之心态。
26.人既然那么牢牢地在大地上扎了根,为什么就不能同样恰如其分地升高到天空中去呢?
人既然存活于这世间,实际上不应该局限于某种规定或规则,应当对自己的人生有独特的追求,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就如陈胜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般,每个人都应该正视自己最本质的追求,既然生而为人,自然可以对生活发挥更具创造性的作用。
27.我主要是向那些心怀不满的人说话,他们原本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但他们老是徒然地诉苦说自己命运不济……在我心目中还有一种人,他们看上去很富,实际上却是各类人当中最穷的人,他们尽管攒下了一点破铜烂铁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就这么拿金银给他们自己打造了一副镣铐
28.人们赞赏并被认为成功的生活,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罢了。我们为何要夸大一种生活,而贬低另一种生活呢?
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执拗于自己遭遇,却不思改变,不接受他人善意劝解的人,多说也无益啊。
而那些心迷于尘世诱惑,超脱不了欲望的人,是无奈沉沦还是自得其乐,不是当事人,无法体会个中滋味,旁人不是他,也不知他们之乐。到底是沉浮于物质,还是执着于信仰,你无法判定哪一种生活更好,也许唯一可衡量的标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生活,都甘愿、不悔而已。
29.人们要是被剥去了衣服,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保住各自相对的身份地位,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
“衣服”,在这里,不光可以理解为起保暖、遮羞、装扮等作用的服饰,还可以延伸为一个人在外所表现的个性、荣誉、地位等无形资产。
一个人赤条条来到人世,无所遮挡,本来是一件纯然的事情。但随之融入社会,就必然要接受社会的规则束缚--小到穿衣打扮,大到道德良心,均如同衣服一般保护着自己,也束缚着自己。倘若这些束缚全部消失,会觉得赤裸裸现于世,感觉被看穿会羞耻会忐忑不安,可或许这样呈现的自我,反而最接近真我。
30.巴黎的猴子戴上了一顶旅行帽,全美国的猴子便群起效仿
31.越过时空间距后,不免彼此嘲笑对方身上化装舞会似的服饰,每一代人都在嘲笑旧的时尚,同时又在虔诚地紧追新的时尚……唯有以严肃的眼光凝视穿衣人的真诚生活,方能抑制住嘲笑并对人们所穿的衣服肃然起敬。
“时尚”是什么?想必把历史的长针倒回个几十上百年,这个词还没出现呢。人们追求的到底是时尚本身,还是虚荣亦或盲从呢?而这样的追求,停下脚步,认真思考,真的有必要吗?
当我们翻看过去的照片,还常常会评论过去的服饰多么老土,却忘记结合过去的时代、曾经的故事去全面理解、综合看待,毕竟服饰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取暖的工具,还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过去的历史。更何况,服饰是外物,并不能代表人本身--以物取人,实在没必要。
32.每个人都想有个家,一个温暖的或者舒适的地方,先是生理上的温暖,然后才是感情上的温暖。
不管是什么人,想来都希望有一个可以容纳身心放松的港湾。“家”,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住所,更多的是追求心灵层面上的舒适与安全感。
33.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尽管一直被人轻视,但是决不能就这么着被去掉。
我对经济学一直不了解,却发现它实际上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看了奇葩说,听薛兆丰讲经济学,忽然才现在这个在我看来很深奥的科学,居然也可以这么简单有趣。想来,这也是不了解才产生的一种偏见,的确不应该轻视。
34.文明使人类生活条件获得真正的改善……虽然只是聪明的人使他们的有利条件得到改善。
究竟是文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还是滞后了人类的追求?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转折的时间节点,一个选择就奠定了不同的人生方向。倘使按照梭罗崇尚简朴的理论,在远古时代,只着简单的服饰、吃简单的事物,不是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吗?如果没有文明带来的诸多理念、文化、改变,是不是人类反而会更执着于灵魂层面的修炼,而不是陷于物质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