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组织部长会议2月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组织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全党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才工作是关键,在新征程新要求下,如今广大农村地区正处于全面转向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为迫切,各地要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不断开辟灵活的引才渠道,搭建干事创业舞台,用真情留才,全力以赴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强化“头雁”,为乡村振兴做强人才链。在“选”上求拓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最基础的是矢志拼搏的“雏雁”活力,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坚持内挖、外引、下派相结合的方式,打破“本村选、选本村”的传统,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干部“选人难”问题。因此育强才、立正才,确保基层干部能干事、敢干事,而避开“抢人式”“流水式”用人,最大限度激发自主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才是树立形成开放、包容、合理的村干部培养创新高地,需在“育”上求精准。坚持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有机统筹,精制培训计划,精确培训课程、内容、方法,建立党支部下单、党委派单、部门接单的订单式培训机制,进一步提升村“两委”人员综合能力。分类培养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型及专业生产型高素质农民,重点培养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各级组织部门要根据人才自身的优势不足制定“一对一”培养计划,将“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对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对实用型人才,侧重于实操性技能培训,在课程设置和培训方式上倾向于田间教学和实践锻炼;对领军型人才,采用“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的方式,让他们掌握必备的实操技能之外,还把握技术原理、产业前沿信息、市场趋势、法律法规政策等更为广泛的知识。
引回“归雁”,为乡村振兴补足人才链。用乡情唤回一批。突出以情引才,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深入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吸引在外优秀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返乡助力乡村振兴。引才是方式、育才是过程、用才是目的,用好用活人才才能创造价值。各级组织部门要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坚持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当其长,建立外出优秀人才信息库,在乡镇设立人才联络服务站,以党支部牵头,特别加强外出务工党员管理,组建流动人才党支部、在外人才联谊会,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定期开展组织生活、组织交流座谈,让外出人才流动不流失。用政策吸引一批。把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把“人才跟着项目走”和“项目跟着人才走”结合起来,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对接。推进用才载体向“产才融合”转变。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配套出台优秀人才认定标准、引进优秀个人优秀团队等指导性政策,逐步引导人才周期性或长期性服务于乡村振兴。
培育“雏燕”,为乡村振兴延伸人才链。加大力度“蓄才”。持续选派乡村振兴骨干,发挥驻村帮扶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结合村情特点、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等要素和帮扶村实际需求,统筹派出单位职能、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动员各部门“精兵强将”,持续选派驻村工作队,让驻村干部深入农村“零距离”发挥才智、书写青春,实现行政村帮扶全覆盖。优选实力企业村队结盟,持续放大“村企联盟”的帮扶效能,探索“村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良性循环,激活市场同时,提供就业岗位,提升各村产业发展水平。同时,加大乡村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在退役军人、致富青年、返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并用好到村任职选调生,注入高素质年轻活力,将表现优秀的年轻人才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储备一批基层经历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为有基础、有热情、年纪轻的本土人才创造各种机会,通过有针对性地培训,培养成“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