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们也需要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体会以下表达的区别:
1、他们取消了合同,让 我很不高兴。
——这种说法认为,是别人的行为让自己不高兴。
2、他们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兴,因为我对自己说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
——在这种说法里,“不高兴”的主语是“我”,说话的人认识到是自己的观点,让自己不愉快。
——这个与ABC原理异曲同工。并不是某个事实让我们感到不愉快,而是我们对事实的观点让我们感觉不愉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针对同一个行为,可能有人感受到不愉快,有人没有任何感觉,还有人会很开心。
3、他们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兴,因为我想重新聘用我们在去年解聘的员工。
——在这种说法里,“不高兴”的主语是“我”,没有把自己的情绪归咎于他人的行为,而且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值得推荐。包含了事实、感受、需求三个部分。
(所以非暴力沟通、ABC原理以及课题分离,其实是异曲同工的——不是别人的行为让我们有情绪,而是我们自己对行为的解读,或者我们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让我们不开心。我们不能把自己不开心的责任归咎于他人,而是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用我作为主语,说出我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推荐的句式:我(感到)……(自己的情绪)因为我……(自己的需求)。
我们双方各有什么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我们希望对方做什么?
——这就是合作思维,双方都不委屈,大方说出自己的需求,想办法满足彼此的需求,达成合作。
我们每个人都有以下基本需求:
选择梦想、目标、方向,自由制定计划来实现这些梦想、目标和方向;
庆祝生命的创造力以及梦想的实现;
纪念人生的失落,亲人的去世或梦想的破灭等(表达悲伤);
真诚、创造、意义和自我肯定;
空气、食物、运动;
免于病毒,细菌,昆虫及肉食性动物的伤害;
休息、住所、触摸、水;
乐趣、欢笑;
美、和谐、激励、秩序、平静;
接纳、欣赏、亲密关系、社区、体贴、成长、安全感、倾听、诚实、爱、信心、尊重、支持、信任、理解。
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1阶段——情感的奴隶。在这一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显然就会伤害到彼此的关系。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在这一阶段,我们不想为他人的情绪负责,不想牺牲自己迎合他人,因此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会无动于衷。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在这一阶段,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
——感觉自己现在处于第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