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无云际的云海,层峦叠嶂的雪山,势比海啸狂浪的飓风雪崩,电影《攀登者》呈现出美奂的喜马拉雅山奇观,彰显了中国登山探测者大无畏的精神。
因完成疫情任务后被隔离闲暇,无意在电视中看到了《攀登者》,从屏幕电视画面看喜马拉雅山云涛翻滚一望无限,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人们只知道黄山云海,却很少提及喜马拉雅山云海,黄山的危险程度远远低于喜马拉雅山,很少见为了看云海险涉喜马拉雅山,那是要冒生命危险的。喜马拉雅山云海估计是世界上最广阔最美奂的云海,因太险阻很少说。只有亲历的人才能感受它的美。
中国登山队第一天在60年登上了珠穆郎玛峰,因抢救队员落失了相机,队长在此探险中付出了生命,没有留下照片纪录,因此在国际上不被承认。事后方五洲同志回到了学校,他登珠峰的事并不被学生认可,默默回到㶽炉房,竟然有人投掷东西砸碎窗户玻璃,戏称“假英雄”。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能做到的人太难了。看到这幕真替涉险登珠峰的感到寒心,学生的漠然嘲笑让人感到郁闷。
事后15年后国家重建登山队,方五洲又重回登山队,为了筹备登山,队员加強了训练,此训练強度类似部队侦察兵、特种兵,普通兵估计受不了此训练。在三分钟内完成几项关卡,新队员质疑无人能做到,方五洲带头示范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在一次登山遇到风暴,方五洲为救徐缨受了伤,新青年请命出战,不幸遇风暴滚落,为不连累队员割断了绳索坠入了深渊。在准备撤队来年探测时,徐缨根据气象判断建议再登一次。队员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功登顶,留下了“中国梯”,为后来登顶的排除了困难。近顶峰这段是最难逾跃的,许多人为此付出的生命,后来的人为此感到庆幸。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国家困难时期,人们的恋爱还比较保守,还不敢公开大胆地说“我爱你”之类的话,恋爱约会也是在隐蔽人少的地方。
影片故事情节感人肺腑,就是演员塑造年轻时过于显老了,廿岁左右的明显就能看出三四十岁,并不像廿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