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终于看了一直心心念念的《记忆大师》,怎么评价呢?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出彩,但是也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很不错的悬疑大片。
剧本好,演员演技也好,单看两位男主,就知道这片子的含金量了。黄渤、段奕宏,绝对的演技派,每个眼神变化都让你感到意味深远。尤其是黄渤看着尸体突然转头的那个镜头,那小眼神让我一度把它归到了恐怖片系列。
说完对电影的感觉,再来说说电影阐述的重点吧。
一是如果真有这么一项技术,你会选择删除部分记忆吗?
总觉得电影中江丰要求删除记忆的原因,很牵强。首先他与女主之间没有什么痛苦的回忆,只有割舍不断的情谊,或许觉得离婚后回忆起以前的甜蜜太痛苦?可即使删除了记忆那种牵绊也是删除不了的。其次这段的铺垫感觉不是很充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纠缠与牵绊讲的不是很清楚,所以让人感觉删除记忆的必要性不大。再者所谓的“删除”并不是真的删除,记忆还在,只是换了个主角,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而已。或许旁观就会波澜不惊?当然了,这又是电影必须有的情节,不然哪来的后续呢?
其实回忆自然会让你感受到快乐或者痛苦,但更重要的,记忆承载着你人生的每一步。你之所以会成为现在的自己,那是因为你曾经走过那些路,做过那些事,看过那些风景,不可磨灭的印记已经烙下,它深刻影响着你的意识和行为,所以只是删除作为符号的那些记忆又有何用?或许只是感觉上好一些,不会想起就不会痛,但影响已然存在。
就像是剧中的凶手已经删除了那段杀人记忆,但最终还是又实施了犯罪,所以过往经历所带来的影响即使没有了记忆符号,但依然深刻影响着他的处事方式。
二是家暴,毁灭了童年也毁灭了很多人的人生
这部电影叫做《记忆大师》,但故事的主线其实是家暴,讲述了家暴对一个家庭,尤其是对孩子成长经历的影响。影片拍的疑窦丛生,我就不剧透了。不过经常看悬疑片的我总觉得如果把凶手设定成一个连环凶手,会让影片更好看,毕竟童年的阴影对一个孩子来讲是抹煞不掉的,太单薄的案底不足以显示阴暗的童年经历对他成长的影响。剧中的凶手,或许从小就没有体会到父母之间的爱,尤其是父爱,所以他给予他人爱的方式也是畸形的。他会认为死亡是帮助亲人解脱的方式,而不惜对心爱的人痛下杀手,同样又会因为得不到别人的爱而犯下杀人罪。
两种杀人的原因看似不同,但对他来讲,却似乎都源于一条——背叛与自卑。母亲对父亲的过度依赖,不肯逃离的懦弱态度;心爱女人宁愿家暴也不愿离开丈夫,对他的恶言相向;介入他人记忆中的女人要求离婚,多年恩爱付诸流水,都指向背叛。而这种背叛对于其他人来讲或许可以化解,但对于一个自小生活在充满暴力的家庭,缺失父爱的人来说,骨子里的自卑让他忍受不了一丁点的漠视与侮辱,对于他来说,死亡是别人的救赎,也是他自己摆脱痛苦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就像蒋勋先生所讲“善、恶是人间是非,不知天意,执著自以为是的善,也可能恰好走向为恶”,或许这句话是对犯人行为的最好注解。
看完电影,突然想到,承载着凶手部分记忆的江丰的后半生将如何?或许他没有加载凶手儿时家暴的记忆,影响力不会那么大,或许他足够理智能压抑其中一些阴暗的想法,但电影中也可以看到他加载记忆后性格有所改变。还记得段奕宏告诫他的那句话“不能为了抓住一个怪物而制造另一个怪物”,那怪物的部分记忆会制造出另一个怪物吗?突然间觉得有点忐忑,为了江丰有可能受到影响的人生,也为了他的前妻将与一个全新的江丰复合。记忆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或许可以考虑拍个第二个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