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能遇到一直稳定不变的朋友当然好。如若不能,也要安然接受。
这一周跟六岁的大宝谈了一次心。起因是她这段时间在跟同学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反复出现一类问题而无措大哭。应该是在跟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不会处理被朋友“排挤”的问题,而产生了孤独感、挫败感。再具体点说,就是她跟几个好朋友一起玩的过程中,好几次遇到其中一个朋友对她说,不想跟她玩了。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跑过来找我,伤心大哭,拉着我去帮她出头。
第一次第二次我还安慰理解讲道理,第三次第四次,我颇为无力,不想再管这事了(当然也是有点失望了,觉得我娃在外面有点怂),冷眼看她除了哭还能怎么解决。其中一个小朋友的妈妈说我怎么不维护自己的娃,怎么能让其他小朋友一起“围攻我娃呢。颇为尴尬,不好解释。
所以积攒了好几天,找了一个合适的时间跟大宝谈这件事。帮她回忆这几次事的经过,询问她的感受。然后对她说,其实妈妈也遇到过类似被“朋友”排挤不愿意跟我一起玩的问题。然后就开始以下的一些说教兼“鸡汤”。
“我们这一生,总要遇到很多很多人,有很多人都可能跟我们成为朋友,但一直陪着我们,一直能当我们好朋友的人,并不会太多。能做朋友时就好好相处,好好珍惜。当下一个新的阶段开启时,这个朋友要走出你的生活圈,不愿意做你的朋友了,那就接受这个现实。因为我们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我们还会遇到新的朋友。这几次你大哭,有实现让她们立马围着你,让你跟着她们一起玩的效果么,并没有,对不对?那说明哭,除了能发泄你现在委屈的情绪以外,对解决实际问题一点帮助都没有。当我们第一次遇到这种问题时,会手足无措,哭是可以的。可是第二次第三次出现同样的问题,你还哭,那妈妈就得说你了。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总结经验教训,没有用心体会,没有学会怎么解决问题。妈妈并不一定时刻在你旁边护着,你总得要学会独自面对和解决问题。所以我说这个时候,哭是没用的。伤心委屈,很伤身,不如多花点时间动动脑筋想点办法。比如,她说不想跟你玩,你可以多一句嘴,问问为什么。如果她不说原因,你也不知道原因,那就别花心思在这件事了,可以寻找新的小朋友玩。”
大宝说,“可是我只有她们这几个好朋友啊。”
我说,“可是她们现在并不想当你的好朋友了,不能强求啊。你想想,除了跟小朋友玩,你还有什么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的注意力放在别的重要的事情上去,那就不会觉得跟朋友相处的这些不愉快是多重要的事情了,也就不会觉得那么伤心了。懂了么?这个世界不会围绕你为中心的,爸爸妈妈重视你,爱你,你感觉到以你为中心,可是跟别的小朋友相处,就不会以你为中心,事事让你满意。什么是朋友?我觉得朋友,最起码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一起玩,一起学,一起经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而不是总想着自己,总想着让所有人都围着自己转,那不是朋友,那是公主病,再严重点,就可以说是自私了。妈妈希望你别有公主病,你马上就幼儿园毕业,要进入小学了,你会有更多的新朋友。下一次,你再遇到跟朋友相处的问题时,妈妈希望你可以动动脑筋,花点心思,认真想想,怎么解决这类问题,而不是像个受气包,总在哭闹,总在委屈。”
大宝眼泪汪汪地点点头,希望她能听懂一点,能慢慢的理顺自己的朋友关系。
其实关于朋友,我也曾有很多在意和困惑。可现在,不能说了悟吧,但比过去有些许的成熟。逐渐失去朋友的过程,我现在绝对其实不必那么在意,随缘就好。生活圈不同,彼此都没有精力再去勉强维护,朋友就会转化为熟人乃至路人,再无瓜葛。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就是这么来的。会有失落,会有感慨,很正常。可是感叹完,我们仍然要各自奔前程,都有自己最重要的事情要做。虽然已然不能再是无话不谈的交心朋友,可至少曾经是。那就放下执着心,默默祝福就好了。感叹朋友跟自己渐行渐远,感叹失去,是一种有点悲凉的体验。但其实换个角度来想,前方还有更多的风景等着我们去体验,更多的人等着我去遇见。不拧巴,不纠结,活在此刻,而不是活在过去和未来,那我们应该会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