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鑫鑫
大观园四姐妹,被曹雪芹赋予“原应叹息”的命运。花自飘零水自流,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在大观园这样一个由盛及衰的背景下,也凸显出不同的命运。
元春嫁入皇宫,省亲看似雍容华贵,阔气十足,而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谁又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呢?所以不过充当着李清照一般的“闺中怨妇”的形象罢了……
迎春为贾赦之妾所生,老实本分,懦弱无能,纵使下人盗窃自己心爱之物拿去变卖仍忍气吞声,她不喜张扬,性格唯唯诺诺,最后的婚姻也只是贾赦为还所欠的赌债而立的约定……
探春为贾政与赵姨娘所生,她一改赵姨娘蛮横无理、又蠢又臭的脾性,颇具王熙凤的泼辣伶俐,并独具慧眼,敢于在荣国府大肆施行改革,兴利除弊,并革除一概冗杂的下人开销,古代倡导“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她的才干免不了落人口舌惹是非,毕竟“枪打出头鸟”……
谈惜春,惜春为贾珍的胞妹,性格孤僻,提及惜春,很多读者会给她贴上“自私、孤僻、难以接近并相处”的标签,但贾家四姐妹,我不看好元春的婚姻,不看好迎春的懦弱,不看好探春的能力,却唯独欣赏惜春的个性。
02
在抄检大观园中,惜春可谓是利用她的自私让无数读者对于人性产生新的思考,贴身丫鬟被查处,惜春直言:“快带了他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尤氏等人劝道:“他不过一时糊涂,下次再不敢的,看他从小儿服侍一场”。惜春冷笑回复:“况且古人所说‘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况且你我二人之间。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以后你们有事好歹别累我”。这里,为什么惜春跟丫鬟入画的界限分的如此分明?从她话里,她不想因为为婢女求情而连累自己,其实这并不是其本意,她是不想因为婢女求情而把自己带入大观园这个污秽的泥潭。为什么她在入画犯事时反复提到“自己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被带累坏了”,因为她在大观园给自己的位置摆放的很明晰,长期处于大观园,她已洞察出大观园是怎样的不堪入目,包括与宝玉黛玉一干人的关系,她们行酒令、办诗社,也总不见他露面。为什么说惜春自私、孤僻?她其实是想保持自己清白的本色,一旦她为丫鬟的错误求情,就象征她已经默认了大观园这个污秽不堪的群体,而那样自己便不再“清白”了。
为什么要说一个人自私、孤僻?难道在淫秽、嘈杂的大环境下保全自己也是自私吗?难道因为某个群体的不堪而拒绝合群也是孤僻吗?如果伸手帮助便意味着清白不复,自己何不了结这段关系?
自私莫过于注重自身利益而不关注他人,从情理角度看,惜春狠心与贴身丫鬟撇清关系而不求情属于无情,但惜春坚定立场保全自己,宁可被他人唾骂其自私也拒绝合群合情合理,所以每个人的自私都出于自身所要维护的那片领地,它本没有对错。
我渐渐读懂惜春为什么如此孤僻,与合群相比,她更在意自身的清白,不想被身边诸多的关系网所连累,加之大观园的腐败、堕落,她想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心性。而她为何自私?她只是对于自身的领地极为敏感,不容许他人窥探与践踏罢了。
03
现实生活中我们到底应该融入什么样的圈子?是为了逃避孤独而强迫自己与一群不喜欢的人合群,还是应该像惜春一样摆明立场在感情上划清界限?
在这种人人报团取暖的大社会背景下,自我的“独行”看起来是如此的格格不入,我们难以忍受孤独,难以享受独处,难以承受那些一个人的内心独白时光,因为诸多的“难以”我们强迫自己违背心愿去合群,甚至随波逐流渐渐迷失自己,我们变成了多数人想要的“自己”,而没有了自己的棱角与特色,我们为别人而活。但那样的合群方式真的能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吗?像惜春那样,她不喜欢周遭的环境,但她不做出表态,只是在行为上显得有些疏远,她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交友圈子,她处朋友,她也合群,她只是和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处朋友,她的孤僻让外人觉得她的生活范围很狭小,但这掩饰不了她丰富的内心,譬如她强烈要“出家”的想法,譬如她和妙玉的接触……所以,她也是一个有想法的人。
很多人所表露出来的、与内心储备的,其实是大相径庭的,外表显示自私,其实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清白不入泥潭,外表显得孤僻,其实并不是不合群,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圈子。
不了解别人内心的真实情感,为何要以己之心曲解他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