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转眼间入行也快两年有余了,坐在吧台喝酒的人形形色色,时不时也会聊起一些啤酒历史。笔者曾很狂妄的说过,在吧台99%的人都没法正确说出IPA的起源。
或许你脑海里会蹦出几个关键词“酒花”,“殖民印度”,“防腐”……,IPA起源不就如此么?但往往越是你觉得简单的事,就越容易出错。事实也是这般,笔者列出亲身听到的几个关于IPA小趣闻,不为博人眼球,但求能获客观一笑~~
【一】India Pale Ale,印度淡色艾尔这个名字到底从何来?
有人说是英国人给的名字,也有的人印度人自己命的名,原因都是应该当时殖民了印度这个地方,然后因印度这个地区而为这种特殊的淡艾而命名的。
▲笔者评:先说后者,印度人家当时正被殖民呢,印度百姓有没喝上那一口酒咱们暂且不谈,有这个闲情逸致去给自己的殖民者的作品命名,还不如努力想想怎么反殖民实际点。
而至于前者嘛~咱们以史为证,继印度之后,澳大利亚同样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并随着发展也对英国啤酒的需求有着逐步的提升,悉尼新威尔士公报上也对第一批登录悉尼大陆的啤酒提前做出了预告,上面这样写到“East India Pale Ale”,来自东方印度的淡色艾尔。
为什么会说是印度,一个是因为这种风格起源英国殖民印度时期运往印度的啤酒,其次便是那时的印度已成为船运至澳洲的中转站,说来自印度也确实如此。
【二】苦度越高,就一定越苦?
相信很多人在看酒款资料的时候,会留意苦度IBU这一项,也很多人觉得苦度越高的酒,也就自然的越苦。再者也很多人也会讨论,苦度标注着“N/A”,又是怎么一回事,不苦?
▲笔者评:首先我们先搞清楚下,苦度这个值是怎么来的,它是个计算值,测量的是异α酸在啤酒中的含量,该成分存在于啤酒花中,带苦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测量方式并不唯一。
再者这个值是什么时候测量的,据笔者咨询业内一些酿酒师,通常是在煮沸后发酵前做的数值测算,那么这时候端倪就来了,先不说发酵过程中各种成分会不会形成各方面影响,后续可能进行的酒花干投,对啤酒总体的'苦'的波动,还是存在的。
另外我们经常在资料上会看到某一款酒的苦度标注为'N/A',这并非代表这款酒不苦或者苦度为0。'N/A' 是 'Not applicable'的缩写。据笔者了解,酒厂酿酒时,除去酒厂没有相关实验室去做测算以及不懂苦度测算方式外,通常都会做苦度值检测,而'N/A',则更多的代表了找不到官方数据。
最后说下个人对苦的认知,每个人对苦的接受程度都是不同的,说直白点便是可能有的人比较重口味,吃得了苦,大多数国人其实对苦的接受度都偏低。其次,苦的接受度是可培养的,笔者曾记得刚接触的时候,一瓶朋克可能要喝上一个小时(实在苦的受不了),现在或许吨吨吨几口就没。
【三】双倍IPA == 双倍的酒花?
包括修道院在内,坊间也不少人说双料是双倍的麦芽,三料是三倍酒花,然后四料是双料的双倍。
▲笔者评:这其实更近似是个悖论,假若真的定死了两倍酒花的就是Double IPA,那么2.01呢,一根头发算不算光头?而反之我们去想,假若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是否每个Double IPA,都会有一个single的版本,或许会有,但并非是一定。
既然扯到修道院了,我们顺便说下,一个煮沸锅也就那么大,假设我们为了做个双流,投入了原本用料的双倍麦芽,那煮沸了怕不是要麦芽渣洒一地了哟~也更不要提double再double去做个四料了。
【杂】一些零零碎碎的小言语
a.IPA的诞生,在英式淡艾基础上添加酒花,这事是英女皇主导的。
▲笔者评:英女皇会不会酿酒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她老人家应该不会闲到去管这些事~~
b.IPA当年刚出现时,为了确保能防止啤酒变质,酿造时添加了更多了酒花,灌瓶时再添加,甚至船运时还加~
▲笔者评:首先我先在这跟各位看官老爷跪下发誓,这个真的是我听来的,绝(消音)不是我胡编乱造的。
酿的时候添加酒花这个我完全接受,灌瓶时加,是把酒花当茶叶泡么~再者船运的时候怎么加,开瓶加吗?为了防止变质,开瓶让啤酒主动接受空气氧化。最后最最最神奇的是,这一整套流程下来,居然等远洋殖民的士兵喝到啤酒时,塞进去的酒花居然都没有了哟哪去了,溶解了吗???
c.IPA之所以在前缀冠名India,是因为当年英国殖民印度的时候,用了印度当地的酒花和麦芽去酿了酒
▲笔者评:作为一个理科生,我特地为此去问了文科的同学,按他的说法是一来以当年印度的气候环境来说,印度是并不适宜种植麦芽与啤酒花的,另外这一时期的印度也并没有相应记录表明曾种植过麦芽和啤酒花。
那么哪来的原材料去给他们酿酒呢?就算原料有了,设备呢,现场做一个?设备有了,那么碰巧带了个酿酒师出航,或者是那么巧那个士兵懂的酿酒。
【后记】
通篇下来,文绉绉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但愿大家伙不要看睡了~
喝酒嘛开心就好~知识这种事,看个乐呵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