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生老师指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包括现在,我们语文老师都是把识字写字、学文、情感熏陶三者割裂开,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一篇课文的教学点非常多,字音、字形、字义、课文理解、语言表达……教学有相当大的困难。这让我想到了自己之前带低年级时,就是把识字、学文割裂开来,分成识字板块、学习课文板块,总认为这样教学思路清晰,上课更有条理,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僵化、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非常不利于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掌握。
今天,学习了许嫣娜老师执教的《青蛙写诗》的课例,她在基础阅读中融合多种识字策略,实现了识字教学的最优化,给了我很多重要启示。
一、 围绕目标归类识字
围绕第一个目标生字“诗”,学生接连认识了“诗歌”“诗人”;围绕第二个目标生字“写”,学生接连认识了“写字”“写作业”。这样的归类集中,充分体现了汉字的基本规律,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二、 词串识字,融入口语交际
第一个词串是“下雨了”“我们”“可以”,其中,“下”“雨”“们”都是目标生字,许老师在引导学生识字的基础上,融入口语交际的说话练习,组织学生讨论“下雨了,我们可以干什么?”有的学生说“下雨了,我们可以打雨伞”,有的学生说“下雨了,我们可以跳水坑”……这就把词串识字和口语交际结合在一起,及巩固了汉字,又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三、 随文识字,分散识字任务
这篇文章的关键信息是在青蛙写诗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人来帮忙。在引导学生找出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的过程中,许嫣娜老师随文展开识字教学。比如“一串”的“串”,“我们”的“们”,“当逗号”的“当”,都是学生在随文阅读的过程中认识的,这和前面的集中识字方法不一样。
许嫣娜老师这节课,将识字融入特定的主题语境中,识字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形成一个具体的语境,并且都能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无论是诗歌语境还是口语交际语境,都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识字这一教学任务,实践证明,生字只有在相应的语境中才能被很好地识记。再一次提示我,识字教学要结合语境,勾连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要与朗读、口语交际、随文识字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