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有部纪录片电影在影院上映了。
《二十二》是它的名字。海报上的一句话很醒目:中国幸存“慰安妇”生活现状纪录电影。
有网友评论这部电影:是哭着看完的。然后我就想,坏了,难道又是一部煽情,苦情的悲剧戏码?悲观主义又冷血的自己还偏偏就喜欢这种类型的,不行,我得去看看。
下午订完票站在窗前往外望,天色雾蒙蒙的,外面具然稀稀拉拉的下起了毛毛雨。
几公里的路本来打算骑小黄车去的,这雨下的,后来还是坐公交了。
电影以女主阿婆(慰安妇之一)的葬礼为开始,在冰天雪地的冬天,某乡村,一群人披麻戴孝,在此起彼伏的唢呐声,鞭炮声和亲人的哭声中送走了阿婆。
阿婆活到九十多岁高龄,可直到生命的结束也没人清楚她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全片以记录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为主,有的跟家人住一块,有的在养老院,有的自己一个人住。她们随然天南海北的生活在不同的区域,可是有一点却是惊人的相似:一.她们基本都生活和终老在农村,家庭并不富裕。二.她们大都早早的失去了老伴,一个人撑起一个家,艰难、顽强又乐观。三.每当回忆起当年辛酸的经历,她们都会选择闭口不谈或一边抹泪一边说:想不起来了,过去这么久,说那些干啥?不说了,不说了!
摄制组遵从老人的意愿,不说了,那咱就不说了。并没有为了拍电影而去为难她们,这是现代电影人性化的一点(个人觉得)。
她们为什么不愿意说?为什么宁愿烂在肚子里咬牙连血吞就是不愿意说出来,直到生命的尽头。
尽管不是一个年代的人,但我想,我还是可以尝试去理解的。
在那个年代,整个社会都是从一而终的,第一次只能也必须只能给自己的另一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社会来自左邻右舍深深的恶意甚至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觉得自己是脏的,觉得自己再也配不上别人了,觉得到哪都会被嫌弃!
尊严,贞洁,清白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那可是比命还要重要的东西!
所以,对于幸存下来(当时很多除了被折磨死的,自杀的也有很多)的她们,就是放在现在,结果大概也是一样的,她们是受害者,她们所受的创伤是一辈子都无法愈合的,没有人可怜或同情她们,没有人理解她们,更没有人帮助她们。
她们如果说出实情,除了会受到周围人的指指点点就是人们茶余饭后人前背后的说三道四。
她们不想被人戳脊梁骨,更不想为此牵连了晚辈。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更是一段辛酸的屈辱史,所以,她们不说,坚决不说,坚决不能说,宁愿,宁愿把它带到坟墓里去!
或许,对于她们来说,不说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说了又能怎样,自己是受害者,是身心倍受摧残差点就见了阎王的受害者(有位老人说子弹曾从头顶擦过,差点就挂了,现在头皮上还有块疤)。如果说出来,除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她的这段屈辱史还有什么作用?是能还自己一个清白还是能让自己的人生重来?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还是安度晚年的好!
影评里我说:我喜欢纪录片的真实,是因为这真实里有爱亦有恨,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茶余饭后的闲谈,有烟火气,更有活着的你我的影子。
其实,就是活着的你我他的影子,人性的,有人情味或没有人情味的现实的影子!
电影名字叫《二十二》,看完才知道原来是一百多位老人,截止电影上映前只有二十二位在世了。
当一百多位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然后一个一个由黑白变成灰色的,最后只剩下二十二位,我知道,人生没有如果,时间不会再来,现在的我们是幸福的,珍惜当下吧!
她呆滞的坐着,望着窗外或门外,或远方的某一处,身体因为虚而哆嗦着不时的抿下嘴!对着镜头想说什么,却终于还是欲言又止!
每天的生活除了睡觉就是等着吃饭、吃药,吃了早饭等午饭,依次循环!
有位老人说:活久了,活太久都没用,没用了,天天还总麻烦人,没用啊!
有位老人是自己住,儿媳说:她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就一直睡一直睡,就这样睡走了!
她们是孤独的,她们是可怜的,她们是无助的,她们倔强又苟且的活到最后,爱也好,恨也罢,都过去了。有个老人曾看到一张有日本人的照片具然笑了,因为照片里七十多岁的日本老头没了胡子,她笑着对家人说:原来日本人没有了胡子是这样的~
家人以为她看了照片会哭,没想到她不但没哭反尔笑了。笑的像个孩子。
或许在她们的心里早已释怀,可是伤疤会永远在,你问也好不问也罢,它就在那里,静静的占据着心里的某块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