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避不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逻辑”。
最简单的逻辑 —— 因为、所以
凡事有果必有因,因为所以是生活中最常用的逻辑关系,也是因为这个最基础的逻辑判断,铸造了整个的现代文明的根基:科学。任何的现象都有本质原因的驱动,所以当某种现象处于我们知识盲区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忍不住问一句:为什么?
当然,有些事情,我们也会选择性的视而不见。比如:为啥隔壁家的孩子这么优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家优秀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们理应分析一下为何人家如此优秀。
有幸看到过很多优秀产品的成长轨迹,几乎所有的产品的初期都在做加法,此时新增的每一个feature都会显得特别的关键。对于2C的产品来说每一次在产品上的决策失误都可能使竞争对手迎头赶上。所以我曾经一起共事的那些优秀的产品小伙伴们都如履薄冰的设计每一个迭代。每每开发有各种奇葩问题的时候,他们也会一一解答。但是在某些问题上,这些人分成两派,一派是“因为、所以”派,另一派是“我以为”派。
“我以为”派的特点:
向老板解释我某个列表页的设计的时候的句式:我们考虑到用户会经常使用这个功能,所以在此基础上做了强化,我们要强化这个功能是因为我们下个版本可能要在这个基础上再次进行扩展。因为我们的用户年纪都比较大。所以主页的信息我们就显示的比较少。我们考虑的是,如果!@#!@#!@¥#%¥#……#…… (总之从此再也没提到列表页的事情)
向设计&开发解释的时候:我觉得这样做比较好。
其他人可能会质疑,提出了一些论据证明这么做不好。不重要,这样看起来比较好。
“因为、所以”派的特点:
向其他人解释的时候:列表页这样设计的原因是我们有超过90%以上的用户的年年龄再15-23岁之间,这类人群对字体的大小并不敏感,所以我们适度的缩小文字和图片的大小换取我们可以显示更多关键内容的空间,这样就可以使得更关心这部分内容的用户不用再点击到详情来预览数据。这些只是我们的初步判断,我们再相关的地方都有埋点,上线一周后我们会根据用户进入详情的数据比例来评估这个feature是否合适。
不必多解释,两种思路对于所有的合作伙伴来说孰优孰劣都是高下立判的。
互联网行业从飞速发展到慢慢成熟的过程中,无数的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经验。成熟的技术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宝贵的数据,我们有充足的能力根据前辈的经验和统计的数据来对我们的设计进行判断,而绝不该是以“我以为”的方式来争取辩论的主动。至少绝大多数的我们是没有权力来这样说的。因为我们不是张小龙。
基于逻辑的成长
产品的迭代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再成长过程中我们是需要不断试错的。但同时,显而易见的是,我们不能只试错。有些feature是有充分理由说明它是没有必要的,可能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需求。以我的视角我观察到的有以下几个原因:1. 变更产生KPI。2. 我们的观点不一致而我们无法说服对方。3. 反对方有充足的数据说明问题,但是设计权不掌握再自己手中。4. 老板喜好。反之亦然,有更多有价值的工作,比如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基础数据整理,甚至是产品稿的优化。
产品的设计和很多其他东西都及其类似,围棋、绘画、科学等等。他们的共同点是由基础轮廓来分化成最终的每个细节。绘画要打稿、围棋要布局、科学要有基础理论,在这些基础之上开枝散叶最后形成了最后的作品。一个产品成长路径也是如此。、
基础不只是为了当下服务,更是为了未来服务
优秀的基础会让未来的工作事半功倍,我们就有更多的资源来探索更多的边界。
点、线、面
何为点:产品中的每一个不和其他feature有关联的孤立设计
何为线:可以将多个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上的逻辑链条的设计
何为面:可以让多条线组合成可以闭环的逻辑的设计
优秀迭代应该是以“面”为考量,而不是点。点只是我们组成面的工具或者基础。一个应用程序是由非常非常多的功能点组的成的。过多的孤立的功能点会让产品冗杂、设计和开发都很难入手,并且每个迭代会影响到的范围更加难以控制。无形的提升团队的价值产出成本。也就因此提升了团队的各种机会成本。
数据依托
对于一个产品的迭代方式,最有说服力的无疑是迭代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很多迭代是否合理我们可以在数据中获得更多信息。比如我某个列表的筛选功能需不需要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筛选功能的使用情况,使用倾向来确定筛选功能优化的权重,也以此来决定我们是不是要为此投入资源。
对谁负责?
产品需求作为开发周期几乎最上游的位置,对整个周期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下游的UX、UI、开发、测试甚至是运维。所以,产品交付的工作至关重要。就像其他环节一样。交给下游的工作应该是下游需要的信息,而不是自己需要的信息。整个生产链上影响最大和最难对产品的形态产生影响的就是QA环节。一旦整个项目进行到这个环节,而上游工作都没有理顺。这样的最终结果就是积重难返,至少从效率上来讲,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不及格。
道法自然
相信不只是对于产品设计,对于许许多多的事情,最抽象和最本质的工作方式就是用逻辑来决策。只有“因为”有价值“所以”才能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对于普通的我们来说,我们不是神,我们当不了造物主,更大概率我们连做一个自己岗位上的优秀的工作者都做不到。既然如此,还是不要想我们可以“天神下凡”了。那是不是应该顺应自然,从最朴素的因为、所以来寻找我们要的答案。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