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日打卡跟踪
2.14
养成两个习惯:A习惯分享一个知识点+B习惯11点睡觉(闹铃、关机、手机放远处)
2.15
A习惯 ✔️
B习惯(调整,手机不能设置自动关机,睡不着)
2.16
A习惯✔️
B习惯(调整,10:30闹铃响未按计划听书,而是看小说,刷微博,11:00准时熄灯)
2.17
A习惯 (增加执行意图,说出来+红包惩罚机制,调整分享知识的时间)
B习惯 ✔️
2.18
A习惯 ✔️
B习惯 (忘记订闹钟,10:40就有困意)
2.19
A习惯(调整,忙,改为看一页易经)
B习惯✔️
2.20
A习惯 ✔️轻轻松松2分钟看一页《易经》
B习惯 ✔️
2.21
A习惯 (调整成7天共读营,分享感受词汇)
B习惯 ✔️
增加C习惯 8点起床(原9点)
2.22
A习惯 (调整,拆解掌控习惯视频)
B习惯 ✔️
C习惯 ✔️
2.23
A习惯 (调整,7天共读营)
B习惯 ✔️
C习惯 ❌(不需要做早饭)
2.24
A习惯 (调整,掌控习惯在早起中的应用)
B习惯 ✔️
2.25
A习惯 (调整,掌控习惯在生活中的见证)
B习惯 ✔️
2.26
A习惯 (调整,非暴力沟通)
B习惯 ✔️
2.27
A习惯 (调整,关键对话)
B习惯 ✔️
2.28
A习惯 (调整,smart原则)
B习惯 ❌打游戏,11:30睡
二、总结:
A习惯在14天里
a.调整了9次分享内容,每天分享的知识没有确定具体哪一本书或哪一类型的课程。
b.调整了2次分享时间,原设计午饭后立即分享➖洗完后分享➖下午分享
c.调整1次了形式:原分享给家人➖自学
B习惯在14天里
两次失败(游戏+睡不着)
C习惯
坚持两天失败(没有早起动力)
明日根据笃行者群的复盘做新一期目标和调整。
——/———-/———-/———/———-/
今天笃行者群内复盘
根据对知识全局性认知,丽娜老师把笃行日志的内容分成4类
一、践行经历:把书中所学用在生活中。
二、生活观察:带着书中的视角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网络上的新闻、其他书中的案例、名人传记中的故事,等等。
三、理解感悟:对原文的感悟。
四、原文再现:摘抄书中搞的原文,或者用自己的话转述原文。
smart原则分解目标例如:
当我写到第30篇,我将在把笃行的心得整理好,投稿到福州授权点的公众号或者其他平台。当我写到第40篇,我将线上做一次免费的分享会
当我写到第60篇,我将在线下带领一次分享会
当我写到第100篇,我将带领一个这个书读的精读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