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今天的分享人徐元,我前25年的职业标签是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平时打交道最多的是图纸,电脑,钢筋,水泥。这使高I的我I特质向下转换了很多。从去年开始,我感受到内心的纠结,我不想再做这种一眼看到头的生活,我想要变化,想要与人链接,想要去助人。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教练技术,觉得这正是我想要的,所以不顾49岁高龄,不顾与原来专业十万八千里的差距,毅然转行,投入教练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所以我现在的标签是教练技术的初入门者。前面同学们分享的是DISC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的结合,可是我擅长的图纸,钢筋,水泥实在也和DISC扯不上关系,所以我还是分享DISC与教练技术,虽然可能不是我最擅长的,但是我最热爱的。同学们中做教练的也不少,我今天就班门弄斧一下,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做一个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同学们中还有大部分不是从事教练行业的,所以我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教练。国际教练联盟给教练的定义是:教练与被教练者是一种伙伴关系。通过发人深省和富有创造性的对话过程,最大限度的激发其个人的天赋潜能和职业潜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生活品质。
在企业中,教练被作为提升经理人辅导下属的能力、发展自身领导力的一项重要技能。对个人而言,它可以激发个人潜能,帮助2人们创造佳绩。在生活中,父母可以采用教练式的语言与孩子沟通,不仅可以通过倾听与提问来教育孩子,而且可以建立高品质的亲子关系。
教练过程是一个激发式交谈的过程,是教练通过倾听,听客户说出来和没有说出来的信息,通过听到的信息进行提问,逐步澄清客户的思路,找到他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激发客户行动、改变的愿望,从而支持他们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么教练技术是否需要与DISC相结合呢?我们从教练定义的几个关键词来看:富有创造性、激发、天赋潜能和职业潜力,这些点都是非常个性化的。第一,富有创造性,这个创造性一定是基于个人不同的特质而体现在不同的方向。第二,激发,不同特质的人,最有效被激发的方法一定不同。然后,天赋潜能和职业潜力也是和个人特质密不可分的。所以,教练过程一定要和被教练者的个人特质相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关于DISC四种行为风格特质,同学们通过学习和分享已经非常熟悉,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那么关于教练技术,我的教练导师Paul Jeong博士创造性的将教练技术总结归纳为15项教练能力,分别是:
这15项教练技术听起来有些复杂,但其互相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其内在的逻辑架构如图:
那么这15项教练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应该如何与DISC结合呢?一个完整的教练过程如图所示:
以下就不同DISC特质的被教练者的教练过程进行分析。
D特质的人关注事,往往目标非常明确、坚定,做事积极,很有行动的意愿,那么我们在教练过程中运用引发卓越、扩展最大努力和进入新领域的方法,让客户自我设计能充分发挥卓越性的环境,充分放大自己的目标,对客户的潜力表达充分的肯定,甚至去设想尝试曾经想要,但自己认为不可能的事,这样会使D特质高的客户感受到充分被激励,感觉充满行动的能量。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做教练过程中的一个实际的案例。我的一个教练客户是某保险公司的客户经理,他是一位D特质很高的人,他对自己的能力等各方面都很有信心。但是当他看到比自己绩效更高的同事,他表现有明显的焦虑。我希望他能跳出当前的情景,因此我运用成功画面的方法,邀请他去设想自己十年以后的样子。他可以非常清晰地描述出自己十年以后达到什么样的职位,多少年薪,有多少人的团队,开什么样的车,住什么品质的房子。在描述的过程中,看到他脸上逐渐绽开了笑容,明显感受到他能量的提升。他感慨到:看来我的未来还是非常美好的啊!在这样的能量状态下,再回到现实,原先的焦虑明显减轻了,面对现实的困难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行动方案,并且充满了行动的力量。
还有一个反面的例子。一次我教练一位C特质很高的客户,我也用了十年愿景的方法,他的反应是:十年之后的事情怎么知道啊!我眼前的事情还搞不定呢。当时还没有学过DISC,所以觉得有点受打击,现在回想起这段经历就觉得豁然开朗了。教练就是与人打交道,解决人的问题的,DISC这个了解自己,读懂他人的工具实在是太给力了!
I特质高的人更多关注人,以及人们之间的关系和感受,所以在教练I特质高的人的时候,首先要善于发现他身上的卓越性,并且给予毫不吝啬的肯定和赞扬,这会使他们的状态极大提升。然后再运用引发卓越和扩展最大努力的方法,就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的愿景和行动力。但是I特质高的人思维活跃和善变,当他的状态被激发,思维会比较容易发散,容易偏离预设的目标。此时就要运用专注重要领域的方法,使他意识到现在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如何更加专注于自己的重要领域使自己产生最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