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既然工作也找着了,那就老老实实地去上班呗。
坚持上班,努力挣钱,一个月下来一分钱没拿着,还被倒扣200元。因为啥呀?因为迟到。公司有个规定,上班不能迟到,迟到一次就扣20元。但迟到这事儿不赖我呀,那赖谁呢?赖我们住的地方远。公司在漓湘西路,宿舍是在东三路,每天上班就跟取经一样啊,而且还没得公交车直达。后来就换了一份工作,但还是跟汽车有关,只不过前面是做车身外面的东西,后面是做车身里边的一些东西。
这不就,坚持上班,努力挣钱,一个月下来又被扣200元。因为啥呀?因为把委外实验的信息给填错了。但把信息填错这事儿不赖我呀,那赖谁呢?赖给我提供错误信息的那个人。但事在我为,谁是谁非,谁又能说得清呢。俺高中老师早就说了: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于是乎,自己老老实实地把奖惩单写了,老老实实地提交领导签字,老老实实地拿给财务扣款。交完单,下了班,最后拖着疲惫的身躯晃晃悠悠地走回去,这时领导突然发来了一条语音信息,说是把这件事回家好好想想,写个总结报告,第二天早会进行汇报。完了,本想回家来个“葛优躺”的,这下只能正襟危坐地写总结报告了。总结来总结去,最后把事情的原因推给了“人少事多”。
实验室的事多只有少数派人晓得,而实验室仅存的那两个人就是其中的少数派代表。那些说实验室事少的往往是事不关己,而那些说实验室事多的往往是深有体会,深有体会的早已不在实验室了,当然,这些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实验室的另一位同事曾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弗乱其所为。事愈多的时候,愈是要考验工作能力、体现工作效率的时候。如何在事情愈多的时候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以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呢,俺推荐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参考:
第一种方法是分类管理。既是将工作上的事根据其紧急和重要程度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比如,新产品实验的完成进度或者不合格产品的整改及复测。这一类的事情要时刻牢记在心,时刻要做到心中有数,想到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一类的事情要优先办理,不能拖。
第二类: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比如,实验测试大纲的策划和安排。这类的事前期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做,但最好不要一直拖到最后需要的时候才做,如果这样就演变成了第一类的事。其实有许多第二类的事就是因为一拖再拖或事前准备不足,从而变得迫在眉睫,成为了第一类要处理的事。所以,工作中,应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这第二类事上面,第二类的事做好了,第一类的事就会轻松许多。
第三类: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比如,某某叫你找个实验标准或者确认个什么产品信息。这类的事情要理性地对待,有时不需要你直接去办,你只需告诉对方怎么去做就行了。如果我们花太多时间在这一类事情上面,自以为是在做第一类的事,其实不过是在满足别人的期望与要求,达到别人的目的。
第四类: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比如:业务人员的推销电话或与工作无关的闲聊、扯皮。这类的事情在工作时间内尽量少做或者干脆不做。做这类的事情意义不大,而且还很容易分心,扰乱正常的工作思维。
第二种方法是统筹管理。就是在一个时间内把可以同时做的事一起完成,有些需要等待的事,那么就可以在等待的时候去做其他的事。总之一句话,充分利用时间,使不同的事情之间在时间的安排上形成无缝对接,这就是最理想的状态。比如:温度相同的耐久性实验项目可考虑几个产品一起拼箱进行测试;将需要领导签字确认的文件资料统一收集、统一时间传送领导签字。
在分类管理方法里面,最重要的是合理的区分第一类和第三类事,因为这两类都是紧急的事,区分的依据就在于第一类事能带来价值,实现某种重要目标,而后者不能。
在统筹管理方法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灵活运用。不一定要等所有相同温度条件的实验样品到齐后才开机运行;也不一定要等到所有的文件到齐、确认无误后才统一发领导签字。初中的政治老师曾说过:什么话都没有绝对的界限。事情也是一样。
在工作当中,要熟练地运用上述两种方法,不能死记硬背,也不能全抄照搬。要根据事情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取恰当的处理对策。
如果我熟练的按照上述两种方法来做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可最后还是把事搞砸了的话呢,你也不能说我,怎么的呢?因为这事儿,不赖我啊。
那赖谁呢?赖王安石,赖王安石老爷子什么事呢?王安石不是说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辞职矣,哦,不对!可以无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