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篇《精雕细琢——惊叹的创意水景细部》这篇文章是2017年07月03日在《景观邦》发表。文章内容由55P图片组成。文末有景观邦公众号二维码、联系合作方式及学习交流群。
文章阅读量为11500次,点赞无,评论2次,点赞5次。
版式:版式简洁,最顶处为景观邦的LOGO展示,接下来是55P图片,组成整篇文章。
亮点:文章虽然没有一个字对景观图片进行介绍,而是对所进入我们眼前的每个水景观都收罗了不同角度的细部照片,用图来多方位表达表达景观,也不实为一种方法。
每张图片宽度占满显示屏,张张排列下去。每张图片右下角都有“景观邦”水印。
以上为文章内容组成和版面分析,接下来重点针对55P照片从景观角度进行分析。
水景的正空间和负空间
刚刚浏览完这55P图片,第一感受是水景利用地球引力作用在景观环境中通过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对地形进行丰富处理而表现出来的上与下的景观视角。
上与下即正与负,特定的正负零点作为起始高差,在零点之间进行丰富的高差变化。水往低处流,而经过压力的转换也是可以往高处流的,不过最终水的归宿还是向下的,毋庸置疑。
直观的来说,水在池底,就是负空间。水通过泵将水向上喷出或流出,则是正空间。
通过这样的认识标准我们就可以快速的加入景观的审美元素和设计元素去更好的了解水景观的艺术美与景观美。
负空间中的水景
跌水、叠水、喷泉等水景,人们都会看到,而且会情不自禁于其中,尽情享受水带来的轻快感、放松感。特别是夏天,孩子们更是面对广场中的戏水喷泉的诱惑力趋之若鹜。
可是谁看过池底在水中的美?
这篇文章也让我看到了水景的另外一种美,负空间的美!
文章中的景观图片不乏有很多的浅水池,广场中心旱水池、商业中心的一隅、庭院中的一处、公园里的儿童戏水区域等等,这些水池的底部可是有文章可循的,也看出设计师的的用心良苦。
池底采用的铺装形式很丰富,而且铺装石材的颜色、面饰、数列式排列的纹理,美至极啊。
池底纹理的设计元素有山脉纹理、布被水沾湿后的纹理、白色洗水石纹理、柳丁状纹理、大块石片纹理、流线纹理、直线密布纹理、吐水三角形状纹理、树叶纹理、鹅卵石纹理、波浪纹理等,这些纹理为流水创造了独特的流水形状,动态美。
同时池底的颜色变化除了自然的石材之外,也有五颜六色的池底涂料,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
大家以后遇到水景,可以多多观察其中的奥秘与美,这会让我们对水景有不一样的感受。
说了这么多,水景的正空间就由我们每个人去细细体会,更重要的是加入水景的负空间,这才会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完整的水景景观,获得深刻的艺术美。
以上从两个角度和内容对水景细部相关内容进行了一个基本分析与思考。但是思考归思考,还需要不断的实践与锻炼,让其落地,做成实品,让人们去感受它的功能性与美观性,这很重要。
《精雕细琢——惊叹的创意水景细部》从文章的内容组成、版式设计、流量总结,再到水景细部的详细分析两大板块进行了分析。分析自身还有不足之处,但是先保持践行,然后再不断打磨。让写作+工作的意愿先“动”起来。
这是公众号《景观邦》中的第十八篇文章分析,只顾攀登莫问高,持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