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以来,“瓶花”渐成专有名词。案头枕畔、文人雅客的世界里时时可见它的婀娜身姿。
村居何所乐,我爱读书堂。
阶草侵窗润,瓶花落砚香。
凭栏看水活,出岫笑云忙。
野客时相过,联吟坐夕阳。
皇佑元年(1049)进士俞瑊的《山中别墅》出现了“瓶花”的身影,他的村居苦读生涯里,因这瓶花而多了无限的幽雅。
《西湖老人繁胜录》里,“瓶花”已散入千家万户,成为一时风尚。 “虽小家无花瓶者,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盖乡土风俗如此。寻常无花供养,却不相笑,惟重午不可无花供养。”南宋端午时节,家中若无瓶花供养,竟然会被人嗤笑,今人听来真是有些愕然了。
今天的人们看尽西洋东土,异派纷呈,各有拥趸,每个人都有其抉择和偏好。而流传了千年的瓶花,究竟是什么样子?是手执一枝,或采满把;抑或是枝柯奇古,簇簇像生?
古人之见解我们略作分享:
袁宏道主张“置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列,忌绳束缚”,要“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
张谦德高濂则主张“止插一枝,须枝柯奇古,屈曲斜袅”,“若插二种,须分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者,或两枝彼此各向,先簇簇像生,用麻绳缚定插之”,“全得画家折枝花景象,方有天趣”。沈复则进一步在技法上提出了自己的经验:“思其梗如何入瓶,或折或曲,插入瓶口”,甚至提出了“嵌以砖石”的“折梗打曲”之法。若不依法而行,依其梗之直者入瓶,势必要“枝乱梗强,花侧叶背,既难取态,更无韵致矣”。
《花九锡》中前五锡,“重顶帷、金错刀、甘泉、玉缸、雕文台座”是物的方面的插贮安置;后四锡,“画图、美醑、翻曲、新诗”所要达到的目的,才是词人前面铺陈而来的最终效果:且图教梦魂旖旎。
沈三白《浮生六记》云:“若以木本花果插瓶,剪裁之法,必先执在手中,横斜以观其势,反侧以取其态。相定之后,剪去杂枝,以疏瘦古怪为佳。”陈淏《花镜》谈到折枝之法时云:“取初放有致之枝,或一二种,比枝配色,不冗不孤,稍有画意者方剪而燔其折处插之。”如此,方是著意收拾。
……
大家看过川濑敏郎的《一日一花》,其中用的都是非常简单的大自然中野生的植物,有花,有果,有叶,有根,都可以拿来插花,非常的简单,但是插出来非常的美,让我们能领悟到美,甚至是人生的思考,生命的哲学。它反映的是你的心态,你的素养,你的审美。从这个角度来说,插花的成本是很低的。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插花又是昂贵的,它是你的审美的外化,修养的外化,那么,如何学习、研究,以提高自己的审美和素养,成为一个有审美能力的人,这才是最贵的。你要读好多的书,花好多的时间去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投入时间、金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审美能力的人,这才是最贵的。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得到快乐,得到愉悦,自己的人生从此不再一样。
插花是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的,它是用来美化我们的办公桌,我们的居室,我们的工作空间。你身边的墨水瓶、玻璃杯、早餐盒、咖啡杯、矿泉水瓶子都可以用来插花。马路边的野草、园林工人剪下来的枝子,花市上的花材都可以用来插花。插花可以很简单,可以因陋就简。出差的时候,若没有专业的剪刀,我常用酒店的水果刀,也可以插花。工具不是最重要的,它只是帮助你来完成你的工作。材料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心态,享受生活,插花只是你生活的一个小部分。
日本吉田泰尼《花道的美学》写到:“将自然朴素的花草剪切下来进行插花的时候,因为结束了花草存活的生命,所以应该将插花人的生命注入花草之中,这是从事插花艺术的使命。”
每位侍花人的作品都凝聚了他对艺术的领悟,对生命的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