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武器装备侦察探测能力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不断提高,军事力量的分散布势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鲜明的特点,这主要是基于防御的考虑,目的是尽量减少一次打击带来的损伤,而对于进攻而言,军事力量分散对作战效能集中的妨碍往往大于裨益。为了平衡“形散”对效能集中带来的阻力,只有通过信息系统的“神聚”作用,实施不间断的指挥控制与协调,才能最终达成效能集中的目标。因此“形散”应当有度,倘若超出了“神聚”的范围,那就真可能成了一盘散沙。
军事力量的分散布势是需要条件的,如果没有实时有效的指挥控制和精确可靠的后装保障,那么“形散”就等同于“力散”,无非是为对手多提供几个“软柿子”罢了。在近几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美军的一线交战部队虽然呈现“形散”的态势,但并非以聚力为目的,而是以分力为目标。俯瞰整个战场态势,美军在地面进攻阶段,制信息权和制空权都已经取得绝对优势,防御已不再是军事力量布势的桎梏,“形散”的布局主要是为了大纵深立体突击对手要害或打击对方广域分布的抵抗力量,而即使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军地面部队依然多次停顿“整形”,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因机动过快失去对部队的有效控制;再看美军的高级指挥机构和后勤保障基地,由于处于对手的有效打击范围之外,都是集中布局,以便于防护和聚力;反观伊军,为了躲避对手远程精确的空中打击,做得最多的是将部队分散配置,以小规模的编队形式展开独立作战,结果反而由于防御能力的减弱更易遭受联军空中打击的重创。可见“形散”往往是在“形聚”受到制约时才会退而求之,唯有“神聚”才是最终追求的目标。
从效能集中的效果看,除了兵力突击,对于火力打击和信息力攻击而言,无论是从四面八方群聚而至,还是从单一方向直捣黄龙,只要强度和精度一样,两种布势的结果并没有区别,但需要的支撑条件却大不相同。“形散”往往意味着力散,力散则会对效能集中带来负面作用,两种布局要达成一致的效果,“形散”必然要比“形聚”消耗更多的资源。因此信息化战争中对作战力量的运用,应当散而有度,在全维造势的同时,始终以“神聚”为准则,确保通过信息网络将分散的作战力量联成一体并协调一致地行动。
由于生产力发达程度不同,处于不同经济和综合国力发展阶段的军事力量的通联能力、机动能力和防护能力各异,从而导致军队的“形散”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战法研究过程中,不能被战史战例中态势布局的表象所惑,应当立足支撑条件,以现有装备为基础,以目标打击为牵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技术条件的瓶颈,制定科学的力量分散标准,确保“形散有度,神聚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