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德州7月27日电(通讯员刘一晨)社区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创新社区治理格局、满足社区服务需求、增强社区自治能力、引领社区文明实践、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服务社区居民、促进社区发展、发挥志愿者精神,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认真社会实践队部分成员来到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鬲津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开展公益暑期课堂,为社区的小朋友们送去温暖,让孩子们收获满满幸福感,共享快乐多彩的暑期生活。
经过长期建设与发展,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大任务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助推城乡社会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倡导移风易俗,形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社区氛围。”
前期调研,分析社区志愿服务现状
实践团成员就当前社区志愿服务现状与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志愿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社区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尚存在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基础较为薄弱、社区居民参与热情有待提高、激励保障机制仍需健全、服务内容较为单一、缺乏稳定经费保障等问题。
7月15日,实践队部分成员在征得工作人员同意后,来到了德州市禹城市鬲津社区,在与工作人员的接触下,实践队成员了解到该社区正大力创新社区志愿服务模式,健全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智慧化和可持续发展。实践队成员在社区进行了小规模的采访活动,大多数居民认为该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初具规模,居民从中获得了真正的受益,在采访过程中实践队成员深切的感受到了社区给予居民的浓浓幸福感和深深满足感。据实践团成员观察,社区极为重视志愿服务活动,设有许多志愿服务点;主要道路旁、主要活动场地等处设置了关于志愿服务的宣传橱窗;社区公众号上也积极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
暑期课堂,志愿者暖心聚力
7月22日,在报名成为暑期课堂的志愿者后,实践队成员再次来到鬲津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开展暑期课堂家长见面会。根据社区安排,课程设置多样化,除了基础学科辅导外,还设有兴趣特长培养,比如朗诵、舞蹈、书法、绘画、手工等课程。据悉,不少社区的小朋友们被暑期公益课堂所吸引,很多家长也对社区的这一行为表示赞许。见面会当天,社区大厅内热闹非凡,不少居民来到见面会,与大学生志愿者们一同见证。志愿者们热情的和小朋友们交流,关于守护网络文明等问题展开相关讨论。活动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实践队的志愿者们与小朋友们亲切交谈,并积极维持现场秩序,气氛温馨而热闹。
深入课堂,提供多样教学内容
大学生志愿者们联合鬲津社区一同开展暑期公益课堂,开设了多种特色课程。这些课程以赋教于乐的方式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小朋友们在暑期公益课堂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兴趣爱好,提高了综合素质,并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增强了安全意识、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暑期公益课堂活动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家长们认为这些活动解决了他们暑期看护孩子的难题,同时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成长。总之,公益暑期课堂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公益事业。它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平台,还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推动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志愿者的经验交流中,我们深知要创新社区志愿服务模式,健全社区志愿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智慧化和可持续发展,将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现代化相融合,将社区志愿服务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融合,使社区志愿服务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新挑战与新要求,推进新时代社区志愿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加强社区党建、强化制度建设、打造品牌项目、健全激励保障、营造志愿氛围、加快平台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区志愿服务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迈进了新的发展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组织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与治理中展现的新作为给予肯定、寄予期望。推进新时代社区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