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
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chǔ)1小者不可以怀大,绠(ɡěnɡ)2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
“且女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3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壇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鲦,随行列而止,委蛇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譊(náo)譊4为乎!《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注:
1褚:布袋。
2绠:绳索。
3觞:宴饮。
4譊譊:喧杂。
解:
本章通过谈人事、物事阐性情殊异的道理。
如果仍以“至乐”来看,本章所谓的“至乐”应指“条达而福持”。此处“条达”对应“名止于实,义设于适”。万物皆有其实其适,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实不同的适。这不是人为强力可以改变的,而是天生的性命之情。文本举了一人一物两个例子。颜回游说齐侯,二人性情不同,齐侯如果内求不得,就会心生疑惑乃至杀害颜回。“以己养养鸟”与“以鸟养养鸟”也是形象的例子。
《人间世》章三“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也讲了同样的道理。该章要求颜阖顺从太子性情,与之同为婴孩,同样无拘无束,同样消除界限。在此基础上,再慢慢引导他。《人间世》章一“颜回游说卫君”,孔子最后给出他“心斋”的建议。这是从个人修养的角度,要求游说者保持空明的心境,来感化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