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012字,阅读约需2分钟。
有两种思维模式,对比来看:
我太笨了,学不会;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我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
我就是没有数学脑;并不存在先天的学习劣势,我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否定自己,需要找到方法全力以赴。
这次我又失败了;我暂时不太擅长这件事,这次失败是我的一堂课,但我还有尝试的机会,我也可以成功。
放弃努力吧,我不行;我可能会失败,但我要试一试,要多一点耐心。
成绩注定了我的能力;成绩只能说明目前的学习情况,不能代表未来。
这五条,前者叫固定型思维,后者叫成长型思维。
《学习治疗手记》一书中说,在错误面前,固定型思维的学生倾向选择逃避,不会增加投入;而成长型思维的学生则倾向相信通过锻炼,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因此他们愿意积极投入,剖析错误,从中学习,最终纠正错误。
学生如此,成人亦然。屡战屡败,最终佛系,甚至躺平,这是一些“聪明人”的做法,他们似乎洞察世事,无所不知,于是拈轻怕重,哪儿风凉到哪儿去。而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屡败屡战,不甘人后,不相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和迈不过去的坎,他们把每一次挫折当作成长的加速器,不是等风来,而是追风去。
女生阿蒋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前10名,学习上仍然存在短板。前天,其母积极地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之后,申请到学校来听课,以便了解孩子上课的第一手资料,并借此与各科老师来一次深度交流。
阿蒋的母亲在教室后面听了三节课,并在班级群里做出高度评价。她热情赞扬了班主任王树锋和数学、历史、生物三位科任教师,其中对我的评价是,“第三节课是历史,鞠校长的课件环环相扣,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循循善诱,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气氛特别好。”最后写道,“咱班的老师真的是非常敬业和关注孩子,在这样一个班级里学习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老师们辛苦了!”
不哀叹,不怨天尤人,不把批评的矛头指向别人,而是用成长型思维,即通过实地观察、家校沟通、促进和谐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位家长的做法可圈可点。
因为有客来,那节历史课我格外备得认真,上得仔细。此后,对阿蒋更加关注了,因为家长舍得花费一上午的时间来听课,我们没有理由不投桃报李。阿蒋也从中获得了强大的动力,学习劲头更大了,今天上午还主动向我请教问题呢。
与将孩子暂时发展不理想归咎于老师与同学,怒而挥起金箍棒“打入”学校的个别家长来说,云泥之别,高下立判。
深究下去,我们是相信“人性善”还是“人性恶”?是“向内求”还是“向外求”?是具备“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型思维”?
2024年6月28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