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读书是保留一份内心的沉静与独立,是在纷扰的俗世之外保持一种干净的内循环。年龄渐长,常常为生活琐事所累,阅读时间被迫切割。简短、碎片化,成了当下阅读的一种状态。读书就像独处一样,成为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也因此格外珍惜。
近来读书常常生出许多疑问和困惑。如何在芸芸书海里盈取一瓢饮以浇灌精神田园中的那棵橄榄树?如何在合上书本后有效地记忆,有所斩获?如何和书厮打嬉闹,又能保持必要的距离,和书本如恋人般相守一生?
常言道:人无癖不可相交。我常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所有癖好中,一大半集中于读书。选书,往往是先列个近期阅读的清单,购置一批新书后,按当下的心境一一啃读,直至翻阅一遍,才舍得束之高阁,购置新书。对读物的选取和购置都有所节制,但也限制了阅读量和阅读面,也常常因为这样而错失了很多好书。恋物,对生活的细微感知,及至事物的纹理都容易上心。爱书,会因为一本书的封面设计,纸质、纹理而产生占有的欲望。对书本的爱更体现在不舍得折叠,动笔勾画,随意借阅,任意丢弃。朋友评价说如我这般把书当作古董来收藏的感觉,其实是爱书爱得不够深沉,有叶公好龙之嫌。不动笔墨不看书,的确说到我的痛处。以前读书评,常有作家写自己在读书时喜欢随意涂抹,涂鸦,记录当时所思所想,只言片语,却也最快捷最能体现读思结合的快乐。更有甚者在每次阅读间隙写下“我在这里”时时mark提醒自己,亦是私人享有的小意趣。
阅读多数时间是一件孤独的事,深夜,挑灯拥被,一个人,一本书,一帘梦。那种精神世界独往来的快乐是自己的,不足与他人道也。偶尔二三好友一块品茗,畅聊近来读书心得,分享各种人生感悟,思维碰撞的声音,让人的内心澄澈亮堂。或者想往着如赵明诚、李清照夫妻二人那般“赌书消得泼茶香”,泼洒之间情投意合的意趣淋漓尽致,让人艳羡。再或者效仿古代文人骚客曲水流觞,饮酒作赋,品藻文章。那时那刻,不再拘泥于读书本身,更多的是人生的放达与快乐。与读书相关,又超脱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