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关于这个开始
By:叶浩Out-Man原文发布于:2010-11-20 21:09:06
初三复读时开始写日记,每天一篇,写了两个本子。高中时不写了,没那么多个人空间,写写周记。大一时写感悟,一段一段的写了一个本子。大二时,按陈安之说的”检讨是成功之母”,开始在每天列的计划后边多加了一个检。被祁同学称之为”生活的井井有序有条不紊,连如厕的时间和次数都在三天前规定好了”。大三这三个多月,多半计划自己都没有完成。
大二时,看过袁岳的一个演讲说每天写一篇博客的事,自己也动心过,但没有付诸实践。上个月写的那篇qq日志里说”对身边的大部分人,深不深入自己的内心,似乎是一件无所谓的事,麻木的生活,一年又一年。”自己何尝不也是如此。
前几天看袁岳的博客发了一篇《天天写博客的博客控》,决定行动起来,先每周一篇地写,每周二篇、三篇的累加。
这开始的第一篇也都拖了三天才写。不写东西其实是一种不思考的表现,而非全是自己以前所认为的:不敢剖析自己的内心。写自己内心的那些只是随感,思维很碎,只是句子,很少能成段,也没有什么逻辑体系。
写的东西想要有人愿意看,就不能整天跟记心情日记似的。要写一些具体的现象和描述一些人物、情节和事件,并加以自己的理解和反思。文章要有文采,得采用一定的写作手法,有逻辑性,有观点,有可读之处,要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qq空间里的氛围太山寨、小资和非主流,所以我以后转向博客开始练笔。文字水平下降的太厉害了,除了引用和摘抄,写不出来有味道的东西。
要通过写博的方式主动地刺激自己分析和梳理每天接触的信息,促使自己思考。”能把自己看到的现象描述、分析、对策、反思”,才能算得上一个初级的知识分子。
11·18晚上跟温同学聊了一个小时,才发现自己对身边朋友的认识也只是非常片面的。不论是跟别人聊天还是做专业的心理咨询,都有一个共同的好处:能促进自己对他人的认识,特别是同时也能提高对自己的认识。
以前总是困惑于,面对对方所讲的问题,自己总是无力解决和帮助,但在上次与汪同学长谈之后,这个困扰终于才有所转变:不能也没有关系,可能对方并没有寄希望于你去解决,你能听对方说,对方能促使自己说出,这对双方已经是一种成长。
11·20与李同学谈到在学校周围开餐馆的问题,认识到对于创业,自己一方面总把事情往难了想,不够积极和乐观,另一方面,缺乏新思路,做事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在没有去多方讨论的情况下,照搬现有的旧模式,而不是主动总结和创新。
本周推荐:电影<心灵补手>
主演:罗宾·威廉斯,马特·达蒙
上映时间: 1998.01.09
《心灵捕手》整部影片基本上是由生活化演技和励志感人的剧本所主导的好莱坞优质电影,导演手法流畅,煽情得宜,深深掳获一般观众的心灵;却缺乏对社会僵化价值的批判。
首先,在麦特和班这二位洋溢人情味的剧本里,隐隐流洩出「天才崇拜」的情结。剧中人物的思绪随著天才威尔情绪起伏在摆汤,因为他拥有我们一般凡人所没有的「天赋」,背负所有人的人生期待,必须去实现而不应被埋没。诚如他的好友查克所言:「我每天都开车来接你,然後我们一起上工,一起嬉闹。但是,你知道我一天最快乐时候是什么嘛?是我敲你大门的前十秒钟,因为我会告诉自己,也许你已经不在了,就这么走了。」
果然,威尔走了,另创新的天地。但是,却留下像摩根这样的「智障」,经常面临「管理阶层重组」而失业;亦留下像查克这样重感情但学历不高,只能认命地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更重要的是,留下大多数像汤姆这样「无从得知自己的天赋,因为找不到相信他们的老师,于是他们深信自己很笨」的平凡人,只能静默地为大师工作,并带有一丝欣羡与嫉妒的心情看著天才威尔尽情发挥。
如此一来,每个人还是会从「镜中之我」(looking-glassself)看到别人屈尊难堪的眼神,即使是菲尔德奖牌的得主。因为,尚恩遗留二个问题未问威尔,这却是值得我们深切省思的问题:我是谁?人生归宿为何?光只是「跟著心走」是不够的。
引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