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做工程师好几年,人际交往其实有挺大的困惑,虽然一个人也能悠然自得,但是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其实有点轻微的社交恐惧症。嗯,读书,践行,改变,成就。
五分钟社交
大型会议:
1.排队拿饮料,和前面和后面的人可以攀谈,谈话可以随便议论一下周围的环境,
1)比如:
1.今天人好多
2.自助餐真丰富
3.你的礼服、丝巾、胸针,领带 很漂亮/别致,
4.您的眼睛好亮
5.等等
2)接下来进入和会议相关的话题比如:
1.很期待今天的主讲嘉宾 xxxx 您认识他吗?
2.今天的会议主题我很期待
3.这方面您最近看过什么特别好的书吗?
4.您怎么成为这个组织的志愿者/您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这个会议的
2.拿好饮料找一个人少的桌子,微笑,点头,积极聆听。
如果其中有停顿可以问一个问题,比如:您刚才说的词汇我不太懂,但我对这个领域感兴趣,能否请您解释一下。
在这几个之中,只要几分钟,你其实可以有一个大体的判断,哪个人是你想交往的,哪些不是。
听了5分钟后,可以 用对不起,我再去拿一些饮料,你们需要带一点吗? 这是最佳抽身的机会。
5分钟谈话是一个适度的开始,见面后还要邮件,微信跟进,是回家后马上要做的功课。
5分钟社交的内涵就是快速识别对方的chemistry(相互吸引),不过多占用彼此的时间,筛选是否有进行更深入社交和人脉搭建的必要性,离开,或者留下跟进的信息。
找到目标人物:
1.如何吸引
2.提供价值
3.寻找认同(共同服务过的组织,大学,参加过某个项目)
观察:大多数人都会被那些穿着得体,谈吐大方,自信内敛,富有激情的人所吸引。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成为发光体,吸引别人。
曾经参加过很多技术会议,论坛,参会的有很多行业大佬,同行优秀代表- - - 我总是找不到话题,也不知道后续如何维持关系,通过本书我明白了社交其实也是有套路(这里是褒义)的,希望看到文章的我们都能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让孤岛生出很多桥,进而让自己变成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