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失业的阶段,我就是靠着打零工的方式维持着自己还算简单点的生活。考虑到自己的学术以及表达优势,我选择了做高中以及考研的辅导,主要科目包括英语和化学。这让我看到具有一定自由度的收入也完全可以生活的还算滋润,而所谓之前固化下来朝九晚五在职场升级打怪的工作看起来就像别人种在脑子中的某种执念一样。
2020疫情来袭,不仅仅考验我们身体的抵抗力,也考验着我们家庭财务的抵抗力。尤其是疫情之下很多中小公司倒闭,大公司也不断减员增效,你曾经认为的“稳定”可能在下一秒就支离破碎,而大部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失去收入无意识晴天霹雳,会使整个家庭都陷入泥潭。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兴通讯哪位跳楼的员工,他也曾是天之骄子,印象里面好像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人到中年面临被企业优化的无情命运,而妻子是全职太太,还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么的现实而残酷。
为了家庭的长治久安,为了个人生活质量的到提升,副业刚需和斜杠青年之类的词汇开始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其实本质来讲“副业刚需”的背后实际上是指收入的多元化,如果一辈子在单位勤勤恳恳当老黄牛,工资上涨的速度远远跟不上CPI,(CPI居民消费指数,也被民间戏称为猪肉指数)。是时候为自己多一个PLAN B。那既然收入要多元化,就要思考收入方式有什么,分解问题从较高的层次着眼剖析才是高屋建瓴,如果总是从下到上去做归纳,相对来说就十分的费神费力。
富爸爸系列丛书面提到过4种收入方式。
第一种就是我们常见的方式:
就是找一份工作好好的做上班族。做上班族的好处在于看起来风险比较小,毕竟员工不是直接承担企业风险的人。员工只负责做好老板交代的事情,同时定时定点拿到属于自己的薪资。为什么我们说看起来风险小?因为短期内工资发放的时间和额度都是相对确定定的,不确定性的减少及等同于风险的降低。但事实上打工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首先,打工没有自由包括时间的自由和财务的自由,为了让员工付出更多的劳动力,资方总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所谓的公司管理和治理。比如上班打卡就是最好的例子,通过打卡来锁定员工做贡献的时间。
而关于财务的自由那就更不用说了,财务自由的定义是被动收入可以覆盖基本的生活需求,如果房子是你的基本生活需求的话,那么一套一线城市的学区房,就是众多一线城市的打工人工作40年也无法负担的。所以,如果到现在这个时代还有人想进行所谓老老实实打工然后实现自由那真是从底层逻辑上就是错误的。路径和目标不匹配就永远无法到达自己的目标
其次,打工人不仅没有财务和时间上的自由,同时也没有人格和精神的自由。作为打工人而非所谓的管理层和决策层,打工人通常只是执行领导意图和指示的工具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职场中经常会遇到要搞好和领导的关系,因为你不和他搞好关系,摸不清他的意图,很可能犯错,然后直接的风险小则扣钱,大点就可能被炒鱿鱼。我还记得之前和一个在华为的朋友聊天,作为码农的他开玩笑的跟我说现在的开发不是面向需求的开发,也不是面相客户的开发,而是面向领导的开发。
所以选择一辈子都通过打工这一种收入方式的人们,应该早点看到自己未来的最好结果。为什么说是最好结果,因为人会生老病死,35岁之后还会动不动被公司优化,所以你以为你可以打工打30-40年,实际上你的黄金时间只有10-15年左右。剩下的20年干啥呢?你有想过应对的策略吗?
写到这里会让人觉得我好像是一个完全排斥打工的人。其实打工作为一种收入方式,在人刚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时候可以选择到一个大公司和平台去学习成长,但是我还是坚持认为不要一辈子打工,或者不要一辈子只是给别人打工。如果你真的还是非要如此,那当你没有自由,被优化或者工资被倒挂的时候也要欣然接受,因为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是一个成年人最基本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