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课作业:
1、你家孩子是否也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假如出现了,学习完本节课,你会怎么做?
了解孩子打人的原因
1保护自己,不让孩子打到。
2倾听孩子
记忆中孩子没打过妈妈,只是在孩子三岁左右时小姨家的姐姐来家里住一段时间,她会那着东西追姐姐打,现在想来应该是通过攻击来建立连接。
2、继续练习P.E.T.,并注意在沟通过程中,问题区的转换,及沟通技巧的转换
在沟通过程中觉得首先要抱着她做基本倾听,等她的情绪平稳了,再对她进行积极倾听。孩子大些打人一般都是有情绪的。
3、你的每天10个情绪词还在坚持吗?你是否对自己的情绪更敏锐了呢?分享一下你对情绪的感受和理解吧!
欣喜 感慨 失望 郁闷 幸福 渴望 轻松
觉得每件事情的转变都会让心情跟着变化,现在对情绪感觉敏锐些了,以前只会用好坏来形容。如昨天知道孩子成绩有提升很欣慰。孩子晚上会嘱咐爸爸早些睡觉,觉得她很体贴。
这节课讲了孩子打妈妈的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有情绪,一种是孩子没有情绪。当孩子有情绪打妈妈的时候,第一,我们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让孩子伤害到自己;第二,倾听孩子,让孩子有机会释放他的情绪。
当孩子没有情绪打妈妈的时候,分四种情况,如果他是为了得到关注和陪伴打人,我们就平时多陪伴关注他;如果孩子是通过攻击获得快乐和满足的话,我们就有界限的表达自己,同时注意孩子的口腔期发展怎么样;如果孩子是通过攻击自我疗愈,也要倾听孩子,同时自我改变;如果孩子是通过攻击来建立连接的话,平时就要多和孩子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