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
听 之 不 闻 , 名 曰 希 ﹔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
绳 绳 兮 不 可 名 , 复 归 于无 物 。
是 谓 无 状 之 状 , 无 物 之 象 , 是 谓 惚 恍 。
迎 之 不 见 其 首 , 随 之 不 见 其 后 。
执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
能 知 古 始 , 是 谓 道 纪 。
——道德经第十四章
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识 。
夫 唯 不 可 识 , 故 强 为 之 容 :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
犹 兮 若 畏 四 邻 ﹔
俨 兮 其 若 容 ﹔
涣 兮 若 冰 之 将 释 ﹔
敦 兮 其 若 朴 ﹔
旷 兮 其 若 谷 ﹔
混 兮 其 若 浊 ﹔
澹 兮 其 若 海 ﹔
飂 兮 若 无 止 。
孰 能 浊 以 静 之 徐 清 。
孰 能 安 以 动 之 徐 生 。
保 此 道 者 , 不 欲 盈 。
夫 唯 不 盈 , 故 能 蔽 而 新 成 。
——道德经第十五章
1 该章老子描述了运用道德经思维的人的做人的样子。
2 蔽而新成,简陋而能产生新的东西;有的版本做蔽不新成,即简陋并且不以新的东西为好,愚以为
后者更加和谐。
3 马云996被喷反人性,问题是,马云的解释只是延长了工作时间,而喷子则将劳动时间的长度和自由人性的维护挂钩。
致 虚 极 , 守 静 笃。
万 物 并 作 , 吾 以 观 复。
夫 物 芸 芸 , 各 复 归 其 根 。
归 根 曰 静 , 静 曰 复 命 。
复 命 曰 常 , 知 常 曰 明 。
不 知 常 , 妄 作 凶 。
知 常 容 , 容 乃 公 ,
公 乃 全 , 全 乃 天 ,
天 乃 道 , 道 乃 久 , 没 身 不 殆 。
——道德经第十六章
1 容解为用,而非包容,世人常说有容乃公,是指有用则能产生公平。
太 上 , 不 知 有 之 ﹔
其 次 , 亲 而 誉 之 ﹔
其 次 , 畏 之 ﹔
其 次 , 侮 之 。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悠 兮 其 贵 言 。
功 成 事 遂 , 百 姓 皆 谓 : 「 我 自 然 」 。
——道德经第十七章
1 太上,指最上等的国君,不知有之,即最好的国君是不被百姓注意的。
2 我自然,我自己做到的。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最高表现。
大 道 废 , 有 仁 义 ﹔
智 慧 出 , 有 大 伪 ﹔
六 亲 不 和 , 有 孝 慈 ﹔
国 家 昏 乱 , 有 忠 臣 。
——道德经第十八章
1 什么缺失,才去强调什么。六亲本为本能,何须倡导孝慈,正因存在不孝,才有了孝慈的倡导。正如教师节,妇女节,双十一光棍节的诞生。
绝 圣 弃 智 , 民 利 百 倍 ﹔
绝 仁 弃 义 , 民 复 孝 慈 ﹔
绝 巧 弃 利 , 盗 贼 无 有 。
此 三 者 以 为 文 不 足 ,故 令 有 所 属 。
见 素 抱 朴 ,少 思 寡 欲 , 绝 学 无 忧 。
——道德经第十九章
1 老子:见素抱朴;孔子:绘事后素(有良好的质地,才能锦上添花)。两者都说素,但是一者说要保持素,而一者认为素后才会有纷繁。
唯 之 与 阿 , 相 去 几 何 。
善 之 与 恶 , 相 去 若 何 。
人 之 所 畏 , 不 可 不 畏 。
荒 兮 , 其 未 央 哉 。
众 人 熙 熙 , 如 享 太 牢 , 如 春 登 台 。
我 独 泊 兮 , 其 未 兆 ﹔
沌 沌 兮 , 如 婴 儿 之 未 孩 ﹔
儽 儽 兮 , 若 无 所 归 。
众 人 皆 有 余 , 而 我 独 若 遗 。 我 愚 人 之 心 也 哉 。
俗 人 昭 昭 , 我 独 昏 昏 。
俗 人 察 察 , 我 独 闷 闷 。
众 人 皆 有 以 , 而 我 独 顽 且 鄙 。
我 独 异 于 人 , 而 贵 食 (于) 母 。
——道德经第二十章
1 母:道。
孔 德 之 容 , 惟 道 是 从 。
道 之 为 物 , 惟 恍 惟 惚 。
惚 兮 恍 兮 , 其 中 有 象 ﹔
恍 兮 惚 兮 , 其 中 有 物 。
窈 兮 冥 兮 , 其 中 有 精 ﹔
其 精 甚 真 , 其 中 有 信 。
自 今 及 古 , 其 名 不 去 , 以 阅 众 甫 。
吾 何 以 知 众 甫 之 状 哉 。 以 此 。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