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个是我的问题在上课前觉得背景音乐太大声了重新导出结果又太小声了所以同学们都觉得我中间没音乐.总结了一下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对于眼睛的片段印象比较深.两个眼睛重叠有对比,有创意.
第一组同学提的建议是时针倒转可以是快速一点的 -我的想法是因为时间根本不可能会往回走,我调慢速度是想表现一种怎么也回不去感觉,相信同学们看的时候也会觉得怎么这么久.而不是一种希望回到过去时光倒流的感觉.
第二组同学觉得牙刷从刷牙到刷鞋再到刷水池,最后丢进垃圾桶.有一种忙活了一天到最后放弃的感觉,我觉得这个想法也很特别.
第三组同学看了简书的介绍在看视频有种落差感,认为这个视频可以更好一点,可以整个影片都围绕牙刷展开 -其实刚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或者说拍的更久一点牙刷的片段,其实像劳碌命这首小诗就是说的牙刷,所以一开始我就使劲往牙刷去想,但我硬想想不出,所以还是随心吧,想到啥就拍啥,不然我觉得有一种为了拍而拍的感觉.(其实好多时候有这种感觉,刚开始为了完成作业而去拍,会焦虑,但怎么拍都觉得不对,拖到最后,还是想到啥拍啥了,想法迸发出来就拍)
第四组同学的看法也很有意思,他认为我这系列关于牙刷的动作,是表现与父母怄气产生矛盾,牙刷刷鞋有种报复性的感觉,时钟倒退给人一种想回到争吵前的感觉.表现父母的年迈等等. 意见是时钟可以和别的画面一起出现有一些对话的形式. -这个看点也给我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同一个视频不同人看就是不停的感觉.当时我的脑海里已经浮现时钟与一些片段交叉出现,争吵摔东西的声音了.
第五组的同学从眼睛的片段感受到了衰老的感觉,牙刷、皮肤的片段皮肤的片段比较好,问题是整个影片不太协调.同时让他想到了老师给我们讲到的艺术家抚摸父亲的作品,也提到了关于其母亲作品的物尽其用的观点,如果像艺术家一样的想法心态会好点.
第六组同学的疑问是为什么牙刷要刷鞋和刷地,角度不同
第七组同学开始以为是倒叙不理解为什么牙刷扔进垃圾桶还要刷水池刷鞋了之后还要刷牙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是体现牙刷从新到就的感觉,(0,+∞)的地方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有些小脱节. -可能还是中间声音的问题到这个片段会突然很大声比较突兀,(0,+∞)是一种向上的感觉无限大,无穷无尽,但我看到zyf的圆周率是我也思考了一下是否可以用圆周率,但是我觉得还是这个我比较喜欢,因为这个符号放在劳碌命上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其实我觉得这无穷无尽的欲望不仅仅是对于大人的,我觉得在我们身上也是这样,感觉其实有时候我们已经做的够好了,但是家长永远都觉得不够,永远会拿你去和别人比较,这也是一种∞的欲望,虽然是想为了我们“好”但我认为这不只是好,这也是中国家庭教育的缺陷,而且大人真的不懂表达.
老师觉得我做到了让同学们看了我的视频引发了更多的思考想法,启发到别人,并且说我是一个不太需要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去做的人!我觉得是的!
这次我觉得确实同学们说的都很多,因为之前几次同学们对我点评的时候,我记笔记都没几个字,这次我写下了很多的话,之前每次写反馈都觉得没啥好写,这会儿有好多可反馈的嘿嘿.
还有关于我有个不严谨的地方就是视频的片名和介绍里的不一样,这是我后来临时改的.劳碌命我觉得放在上面不好看,busy bee 忙碌的蜜蜂哈哈哈哈,我去搜劳碌命英文的时候看到有个解释把busy bee翻译成劳碌命我就改了,为什么英文看起来就是比中文高级呢?这是我认为但是我不理解的点.我想这可能是对于审美与文化的不自信,海报上使用英文就高级感满满,而中文就略“土”,我觉得这大概是因为,中文在我眼里就是通俗易懂了,一看就能理解他的意思,而英文对我来说会做陌生,所以抽象,越抽象越高级,但很多“高级”只是源于“陌生”,比方抽象的建筑就有高级感,美,为啥农村里的东西就土嘞.可能是太具体了.其实中文也是很美的,昨天就浅浅写了一下书法(很一般但有意思哈哈哈哈)
齐白石上线画了两个诡异的虾hhhhh
oh对了 (0,+∞)的声音是我从教数学的老师视频里录下来的哈哈哈哈哈.
这个劳碌命这个小诗,有的人的想法是,这也是牙刷的福气,坏了也不丢还去刷厕所刷鞋子,不像其他牙刷早早进垃圾桶了,我觉得这也没问题.想法就是很主观的,我觉得这也是老师让我们对每个人的视频做点评以及我们写反馈的意义,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听取别人的想法意见可以启发到自己,会让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就像任何艺术形式一样都不该用美丑土潮去形容,应该多个角度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