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时在看两部关于死亡的漫画,《自杀岛》和《死亡预告》。
死亡,这是个终极话题。四大终极话题:死亡、自由、独孤以及什么来着?在这样终极话题的作品和讨论下,以至于这段时间别的其他话题的东西都没有太多想看想了解的情绪。
两个故事都是日本人画的,都是在日本政府某个特殊的政策之下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故事。《自杀岛》讲的是日本政府为了应对在自杀预防、医疗以及之后的辅导方面的财政压力,遂决定将一些自杀未遂者放逐岛某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并控制不让其离开,任其自生自灭。而这些在正常社会中无法生存下去、想要放弃自己的人,在岛上却迸发出之前未有的生存下去的信念。抛弃了过去不如意的过往经历,在这边“努力生存下去”的年头之外,没有留太多精力让其思考,于是这些愿意活下去的人便在这个“自杀岛”上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当然,有人的地方难免会有丑陋的一面,艰难求生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和、分歧、争斗甚至战争。在这个无法律、绝对自由的岛上,人性变得露骨且简单。
而《死亡预告》则相比而言充满了更多社会气息,里面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整个社会环境下的,复杂也更接近生活。故事背景是日本政府颁布了一个“维持繁荣法”,规定所有过敏需在上小学前接种疫苗,而一秒当中则有千分之一的概率会有“死亡胶囊”,而这不幸的千分之一的人,则会在18-24岁当中某天突然死亡。政府这一举措是为了让全部国民都活在明天我就可能死掉的阴影下,认识死亡,增加生存的局促感,从而让国民更加珍惜生命,更卖力地工作。死亡前的24小时,当事人会接到宣告他死亡的“逝纸”,漫画讲的就是不同的人在这生命最后24个小时里面的故事。
看的过程中,我就不断在想,《自杀岛》里面那个人会是我,我在那个野蛮之地会做出那些事情,人物面临选择时我会如何选择等等,以及,如果现在收到了写有我名字的“逝纸”,我的最后24个小时会如何度过?
最后这样问题一直很困扰我。“如果这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会如何度过?”这看似俗套的问题,但我似乎却从来没有认真想过。一直觉得自己对于假设的情景很难完全投入,过于理性的大脑很难被一个“如果”所欺骗从而全情代入。即使如此,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时头脑的一片空白,还是让我很是恐慌。我最想要的是什么?我最大的心愿时完成什么?我到底是谁,我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头脑的空白说明我还没准好准备回答这些问题。
当时做“七十年代”特刊的时候,张晓风十年前后面对“你最想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一手好文章。这个大概就是我面对这个问题时最可能的回答。但是这样一个遥不可及且无标准飘渺于空中的目标,无论如何也不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天当中完成。
每个人的一辈子都有起码5分钟的聚光灯时间,于我而言,这个时刻还没到来。如果这真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可能会选择用这24个小时,来酝酿属于我的5分钟。
说到底,我还是一个希望得到注意,渴望被关注,通过外界看法来一定程度上界定认识自我的浅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