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不论初衷是什么,人一旦开始写作,跨过最初畏惧文字的门槛,很快就会遇到一个瓶颈:忽然不知道想写什么了。尤其是写日更,这种内在动力消逝带来的茫然会更加强烈。当然,有决心的人,技巧还是会练,书评还是会写,甚至开始尝试写公号文,从纵横时事中重新点燃某种热情。但就是感觉差了点什么,写作像过了新鲜劲的玩具,剩下的只有“工具”属性,能做的仅是输入-输出的练习。可是对于还无法靠文字吃上饭的人来说,这种状态真的好吗?那种表达的愉悦就找不回来了吗?
过去两天尝试了一种写作方式:从阅读过程中寻找触发,进入个人经历的书写。这其实是受到了《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这本书的启发。决定尝试写作后,我报名了Jasmine老师的课程,同时也购买了3、4本所谓的写作入门书。同一批书目中,有《文心》、《完全写作指南》、《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写不分家)和《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
我承认买书的时候有点贪多,并没有对每本书都认真研究其内容和评价,只是在横向对比了诸多荐书文之后,选取了以上几本“最大公约数”。所以翻阅《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之前,我一直认为它会是《文心》或《如何阅读一本书》那样的书:由贯穿全书的道理和运用理论的技巧所组成,如同一堂大课全面打通写作的心、技、体。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它看上去更像一本习题集,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种练习寻找灵感的方式和具体的练习指南。如同书名一样,《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重在“开始”。
不过,那时我对写作还有很深的畏惧,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写,更怕自己写的东西连文法都不通。所以在阅读了几页之后,我便决定先不碰这本书,好好跟着拆书课和《文心》、《如何阅读一本书》打打基础。慢慢地饱暖思淫欲——这个表现可能不是很恰当——克服了对陌生事物最初的畏惧感,人便开始不满足了。我想有更锐利的洞察,我想有更丰满的表达,我想写得更多,我想让读者更有收获。这个时候,《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的价值开始体现出来了。
在《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的序言里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对于初学者,它教你如何起步,如何循序渐进,发现你的素材,改进你的写作技艺。对于经验丰富的作家,它教你梳理你的思绪,完善你的技艺,保持长久的创作生命。“发现素材”、“改进技艺”,这对于我这种在写作中刚学会走路还不会跑的人来说太重要了。“梳理思绪”、“保持创作生命”,这对于有心通过写作创造价值和新的生活的人来说也太重要了。
《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曾被《作家》杂志列入2006年度最佳写作类数目。它的作者雪梨·艾利斯是位自由作家,同时在大学里教授创意写作,这本书就是她的授课秘籍和经验总结。创意写作是英美国家很多大学普遍开设的学位项目,美国当代作家很多都获得了创意写作学位,而在中国也已经有大学开始招收创意写作硕士。《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和创意写作课的理念一致:作家是可以培养的,创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是可以分享的,写作的乐趣和意义也是可以分享的。
《开始写吧》其实有两册,我购买的《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侧重散文、随笔、回忆录等体裁的写作。另一册是《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重点讲解小说的创作。因为目前自己更倾向于我笔写我心,用文字直接表达观点和感受,所以选择了前者。对小说创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后者。
《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的内容分为以下8章:
1.开始动笔
2.非虚构文学创作中的真实
3.回忆与灵感
4.人物刻画
5.地点
6.声音、对话和声响
7.技巧
8.修改
每个部分都提供了5至10几种发掘灵感和练习写作的方法,比如“开始动笔”章节中就给出“能让我立刻停下来的三件事”、“文字作为灵感之源”、“形象描写”等大致审视自我经历和外界的视角。接着“非虚构文学创作中的真实”章节中提供了“那是怎样一种感受”、“可能法”、“让经历选择你”等方法和练习,让读者获得深挖观察所得并形成主题的技巧。而“回忆与灵感”、“人物刻画”、“地点”等剩余章节,则是完善细节描述和提高写作质量的针对性训练。这一系列的方法就像一排排开关,你可以逐一尝试,看看每一个开关打开后,会看见什么样的属于自己的创意。
如果你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那么也可以像我一样,花2、3个小时迅速泛读一遍,只求对所有方法有个大致的印象。因为妙的是,了解了这些方法之后,会在心中形成灵感的条件反射。当内心被某些事物所触动时,不再是任感觉流走,而是自然地产生“这个可以写一写”、“这里可以这样写”的想法。这是我翻阅《开始写吧》后,误打误撞发现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譬如写《删掉没必要的形容词,停止使用暧昧不清的表述》一文之前,我原本打算根据《文心》里提及的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的区别,对斯蒂芬·金的观点展开分析和讨论。但我突然联想起自己曾经遭遇过与斯蒂芬·金相似的经历,以及《开始写吧》中提到过一种名为“过去的尴尬”的写作练习。这种写作练习,首先需要描写一件曾令自己十分尴尬的事情,并且尽量客观、尽量详细;然后在尴尬的事情中,找到一些幽默的东西,使现在的自己与事件中的自己产生差距,以便揭示潜藏故事下的深层含义。在两种写法之中,前一种写法会更有理论色彩,充满更多干货,后一种写法做得好的话会更有可读性,也能够得到更多的共鸣。不过,重点不在双方的优劣,而是我现在有选择的余地了。有钱 有灵感的感觉真好。
接着,在斯蒂芬·金的《小丑回魂》中读到关于“不安与兴奋”的心理描写之后,我便决定参考《开始写吧》提供的“那是怎样一种感受”,试着书写自己记忆里的相关经历。因为书中指出,模棱两可、令人困惑的感受有潜力成就具有深度和真实感的主题,是值得深挖的写作源泉。所以我想挑战一下自己并不擅长的情感表达,看看能否通过展现内心深处的记忆和疑惑,营造出赋有微妙情感的、坦诚的文字。从最终结果来看,《让孤独吸收不安与好奇,吐出自由和自立》这篇习作,确实促使我在完善写作风格上跨出了一大步。
当然,自我感觉的良好并不等同于客观上的文章质量,两篇习作中都曝露出不少自己亟待改进的缺点,其一是描写太单调,个人经历仅停留在记述,还称不上“故事”;其二是节奏太简单,一套总分总就走完了,经历展开缺乏转折和层次;其三是经历挖掘得还不够丰富,连带着观点和深层含义的挖掘也不够深入和全面。然后在习作质量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我对《开始写吧》的应用,还停留在被动。根据书中指南有目的性的主动练习,应该可以更好地避免目前随性练习所造成的不足。也许下次我应该从第1章第1节“能让我立刻停下来的三件事”开始,尝试在自己写过的经历中找出某种共性,并整合出一篇完整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