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在你的生活当中,有多少选择是源于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有多少事情你是为了自己而做的,你是否能够忽略掉别人对你的看法而只是忠于你自己的内心感受, 你的行为是否把你放在第一位?
马斯克有一期采访,主持人问过他一个问题,你自己是否也有迷茫过或内耗过?
马斯克很认真的做了一下思考,回答:
“关于这一点,我当然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时期,为了摆脱这种状态,我试过看心理医生、阅读大量心理学的书,和高能量的朋友交流,找了很多种方法,才发现最重要的就是别在意别人的想法。
如果你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光是搞好自己,就耗费了大量的力气,哪还有剩余的时间精力去在意别人呢?所以不要花无谓的精力去分析对方的动机,对方是怎么想的,不重要,真的不重要。
成大事前,你先研究自己就好了。
你想要什么,你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你愿意拿什么交换,付出什么代价,你搞懂自己的真实需求就可以了。
所以,人生重要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顺位,当我们自身能力充足的时候,你才有余力去爱别人和这个世界。
我有一个停止内耗屡试不爽的方法,那就是不去分析对方的动机。我曾经也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负面情绪的泥沼里无法抽离,什么都没做就觉得自己疲惫不堪,会不断琢磨别人对我的看法和评价。敏感、自卑、焦虑几乎快把我淹没了,从南非到美国后我花了快十年的时间。
我30岁养成了一个终生受益的习惯,就是每次在我遇到了让我感觉不对劲的事情以后,冲突也好,不公正的待遇也罢,我都会用我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捋顺,并且用自洽的框架解释出来,这个解释可以是对一个特定的人说出来,也可以选择写出来,自己再来看。
不要混沌无序,不要觉得无所谓,不要得过且过,不要不了了之。即便你的看法是不受别人认同的,也要勇敢的去表达自己,起码让你自己清楚,自己内心的真实所想,并且坚定地站在自己的这一边,这是你真诚而热烈的活着的底气。”
我看完这一段采访,很自然的就联想到了自己的人生,这上面所说的一切,可能我都存在过,我是一个过度于去在意他人感受的人,这种性格其实变相的导致了我的一些内耗,以及不自信。我们都认为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懂得去说让别人舒服的话,做一些让别人舒服的事。可最终能给自己带来啥?
我们在小时候和成年后的世界也是完全割裂的
童年要求死板正直如海瑞,长大后要求灵活奸滑如秦桧
小时候:你还学会撒谎了?
长大后:你就不会撒个谎?
上学时候不让谈恋爱,一毕业就要求结婚抱娃
小时候是为了减少管理成本,长大后是为了尽量增加收益
人成熟的标注就是:有两套完全相反的世界观,可以随时切换,且不会有自我怀疑。
我想起自己前段时间想要租房,说是为了方便管理和减少通勤时间,实际上真正开始租房以后,房源与我自己精装修房子的巨大落差感呈现后,我已经不太想租了。但是由于话说出去了,不想周围人对我有其他的看法,我还是在照旧看着房子。
有朋友在帮我热心找房,我也是一直应承着。中间发生了一些小插曲,本来朋友帮我找了一个套间房源,让她的两个朋友跟我一起合租,后面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合租。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她又问我要不要再租房,我想着前面话都放出去了,于是我说有房就看。对方紧接着来了一句:确认没问题吗?我因为顾及别人的感受,就斩钉截铁的回复:没问题啊
后面看好了一个套间,她们说没问题,让我再去看看房源。其实我看不看无所谓,因为那个房源视频里看过,是不错的。出于尊重我还是去了,去了以后对方不在那边小区,出去玩了,我一开始以为是一起看。带看的二房东也是比较好说话,价格我砍好了,说要交定金。我想着别人带我看房也辛苦,就交了三百。结果周末朋友告诉我,合租的人里面有一个不租了。我又要回头去找二房东扯定金的问题。
整个事情给我造成内耗的点在于,我那个朋友想要很多人住在一个小区,可以互相串门,做饭的一种未来生活的憧憬。而我一开始就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者说我没有搞懂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我没有说出来。对于二房东要定金的事情,我本来就可以直接拒绝,结果就是租个房子很小的事,要一直顾及这个朋友的感受,还要顾及一个陌生二房东的感受而损失了几百块钱,整个事情,我都不是受益人,且给自己造成内耗。
这是其一
第二件事,就是公司内部的聚会,我本来就不是特别想喝酒的人。结果晚上因为在乎团队的氛围,别人敬酒时出于对对方的尊重,出于自己在公司所谓的职位,种种考虑,喝下了一杯又一杯,导致自己后面醉的不省人事,结果晚上回去还是一个人回去的。第二天还要因为顾及到跟一个朋友的约定,酒还没醒完,就跑大老远跟别人一起去八分山爬山,中途对方兴致不高,我也因为顾及彼此的颜面,没有把这个情况直接戳破。
包括在来这个八分山爬山的事情上,前期我做了攻略,约对方一起出去玩,可对方刚开始没有明确答应,或者说答应的不够爽快,我呢,因为想着找对象,哪怕对对方感觉不够强烈,也是在后面对方答应了以后,把我前期以为对方不会答应出来玩的规划给推翻了。我在前期本来个人的规划是约不到就在周日去滑雪,找我叔拿一个360的运动相机去滑四个小时的雪,然后记载一下自己的生活。然后下午回来新的滑雪服也到了,穿着新的骑行服出去体验一下,再去发一条朋友圈分享一下生活,满足我自己的分享欲。可是这一切的一切,仅仅都是因为我过于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与感受,所以我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了一些对我个人没有意义和帮助的事情上。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我在意父母的看法,在意朋友的看法,在意同学同事的看法,在乎陌生人的看法,好像我从来都没有真正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既然我能认可马斯克的想法,最主要的根因在于,他只是用一套系统化的语言,把我内心的真正感受去讲了一遍,这只是我内心深处的想法在他口中得到了一次确认。
既然一直以来,我小心翼翼的过活,总是在乎他人的感受更甚于自己,甚至总是在猜测别人的动机,权衡中间的利弊,不如我尝试一下活得开放一点。
要么我自己试试,所有的事情,以我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为中心,以我自己想要的作为第一要素,把自己摆在第一位,可能有人会说我自私。但是我的前提是一开始就确定自己想要的,不会在已经做了的决定中间去变卦影响别人,别人一开始想要的,我可以用我的资源去更换,当然是不影响自己的前提下。
我可以试试,在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能否减少我人生中的大部分内耗。人生总是需要不同的尝试,我愿意尝试各种不同的运动,不同的新鲜事物,我也可以尝试一种不同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
对我不喜欢的人或者事一开始就直接拒绝,不用在意这个事情到底会影响到谁。
把自己的个人规划放在第一位,如果一天之中要做多个选择,那么就以自己的感受为第一顺位,做最能让自己开心的选择。
所有的选择,忠于自己内心,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多去问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不内耗自己,如果我放开了自己,我会过上什么样的一种人生呢?
让我自己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