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就属于水命,26年前的早上我出生了,七月初六,距离七月初七只差一天,牛郎织女的相见,总是带着泪的期待,带着泪的拥抱,带着泪的分别,所以我的生日有雨从来都不惊奇。名字中清,字带水,杰字带水,这便是我与水的因缘、与水的宿命。
狂风暴雨是我所不喜欢的。这雨是个急性子,太急躁,也太狂暴,恨不得把世界淹没,恨不得一瞬间的倾覆。狂风暴雨普通干柴烈火,来的快,去的也快,很少有长时间的暴雨,就如同这人的暴脾气,雨后大多有彩虹,所以这雨只是性子太急。
阴雨霏霏,连绵不绝,动则数天,甚至十数天,若是像江南的梅雨时间,那就有你好受的了。这连绵的阴雨,如同怨念不散的少妇,不论这少妇人多美,亦或风情种种,亦或步态婀娜,但是让你忍受不了的是她脸上连绵不断的怨,所以,有再多的本能的冲动也会有厌烦。
雨丝很细,很棉,像春天时空漂浮的的柳絮,沾衣欲湿,却感觉不到她的存在,那种感觉是让人欢喜的清凉,让人愉悦的轻松,这绵绵的雨舒缓了心中的万千心事。
喜欢雨连带着喜欢有水的地方,如果有山、楼台就更好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山水、楼台、蒙蒙小雨,让你不知是自己走进了梦境?还是梦境包容了自己?在这画境了,什么都是慢的,什么都是带着凉意,什么都放下了,又似乎什么也没放下,心里空空的,心里也满满的,这或许才是李后主内心的感觉。国家社稷、学脉传承……,一切的一切又能如何呢?世上能容自己的不过这一山、一水、一楼台、一场朦胧的梦境罢了。生亦何欢、死亦何苦,胸中心事谁知晓,酒入愁肠,化作熊熊烈火,燃尽了这世间的忧愁事、燃尽了的这世间亡国痛、燃不尽的是此世悠悠诗书情。
从懵懂学习,到现在,二十余载,之前所有学的语文与文字的东西对于我和文学的关系的拉近,都比上大四的一次心理的自我调整。后来所有读书的付出和辛苦,都比上玩弄文字的那种喜悦感,中国文字与文化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此。
雨的诗意感悟是需要付出的,是需要心血的,没有日常的咬文嚼字,没有日常的美学熏陶,没有日常的诗意感悟,一切都是枉然,都是空谈。
人是需要些诗意和美学的,否则遇到美景时,脱口而出的就仅仅是那几句上学时学的别人写的诗句;人是需要些诗意和美学的,只有诗意和美学熏陶出来的人才是从内到外的美与雅,肉体的美太多了,而且美的总是那么的相似,而由内散发的美却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人还是需要些诗意和美学的,家族的兴衰与成败需要文化气息的熏陶,知识人太多了,而文化人却何其少;人还是需要些诗意和美学的,因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的实现复兴,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中国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幸福。
一场雨降落于世,农民看到的是庄稼的成长;路人不说话,却掩盖不住满脸的厌烦;蒙童用手去接雨滴,眼里尽是好奇;而诗人从蒙童的眼里读到了诗意和美学,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了出来,这便是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