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山竹在我国南方海域肆虐,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其实台风是一种强大的自然灾害,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这种现象,学会科学的避免伤害,保证我们的人身安全。
气象学上把大气中的涡旋叫做气旋,气旋也就是旋风的一种,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它是在大气中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而又快速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我们常说的黑旋风李逵,就是比喻他移动速度快,力气大。台风在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又顺时针旋转。当然黑旋风李逵是没这个特点了。
并不是所有风都能叫台风,这和许多国家的规定有关,在东北亚国家把风力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叫台风,而我国,当然是见的大风大浪多了,我国规定最大风力达到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叫做台风。当然每次台风形成,都要给台风起一个响亮的编号,就比如这次台风就叫“山竹”。
好多身居内陆的汉子听说台风,都一脸迷茫,台风在我们西北,不存在的,从来没见过台风。其实台风古来有之,早在宋朝,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江苏崇明就有记载“九日飓风大作,海潮为灾。”不过在古代台风被称作飓风;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675年)福建漳州县志记载“八月十五夜飓风忽起,木尽折,屋瓦飞。”按古人的说法,这次台风在中秋节之前,是提前形成的,当然对于我国沿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台风侵袭早就习以为常。
我们知道台风的形成是空气对流和气压差等各种综合因素下形成的,台风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台风眼。
台风眼的周围形成一圈宽度达几千米的眼壁,眼壁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的地方,眼壁内风力极大,有高耸的积雨云,里面雷电交加,可以产生特大暴雨,所以台风眼并不是强风那么简单,它里面有复杂的气象环境。很多人会觉得台风眼里的风景会很壮观,能在台风眼里拍几张照片,是很多摄影爱好者的向往,其实台风眼里还有一个特点,在台风的眼区,温度最高,眼壁内又急剧下降,整个台风的温度比周围大气的温度高。
台风的形成主要靠温暖的水面,洋面最低温度在27摄氏度以上才能形成台风,所以为了自身的人身安全,别轻易为了拍摄几张照片去冒着生命危险和大自然较量。
我们都知道台风的破坏性很大,那么一个完整的台风从,生成、发展到消亡是不是有规律呢?当然,事物的发展都有各自的规律,台风也不意外,有些人把台风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有些分为四个阶段,我们就从三个阶段探讨一下台风的形成。
第一阶段是孕育产生时期,这段时期洋面上有很多的低压气旋,但只有少数会发展壮大,这个时期的台风没有什么威力,相当于一头幼年期的狮子,没有攻击性;第二阶段是发展成熟阶段,台风一旦形成,便会迅速发展,一边移动一边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展壮大,逐渐走向成熟,而且移动速度极快,所过之处便是暴风骤雨,有一个清晰地台风眼,台风也在这一段时间容易登录,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最大。
最近的台风山竹就处于这个阶段,说起台风登录,在我国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登陆后立即北上,在内陆维持一段时间后,再次入海,一般持续时间平均46小时,时间长的可达100多小时短的10小时;另一种是深入内陆,直到消亡,这一种一般平均持续时间为34小时。
第三阶段是消亡阶段,从根本上讲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体,台风的快速移动,会消耗大量的能量,随着台风登录,无法从陆地补给损失的能量,最终走向消亡。台风拥有的巨大能量比原子弹爆炸要大得多,一个成熟的台风,一天可降200亿吨水,水凝结所释放的热量相当于50万颗1945年投放广岛原子弹的能量。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
台风的破坏性很大,我国二十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一次台风直接经济损失就为几亿人民币,1980年~1990年,年均损失为41.6亿;1997年,11号台风造成的损失达500亿,随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山竹”最终造成的经济损失恐怕千亿不止。
台风造成的暴风、焚风、盐风、巨浪、暴潮、暴雨、洪水、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对生态和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尤其水灾后,可能发生传染病,如痢疾、霍乱才是真正的灾难,我们无法左右大自然,所以我们只有力所能及的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虽然台风很残暴,但我们可以通过防范措施来减少损失。
要防范台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当政府发布台风预警消息时,要积极的响应。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居所是否属于台风袭击的危险区域;其次,了解安全撤离的路径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难场所;还有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足够的食品和水。
二、在家里也要注意细节:第一要收起屋内外的各种挂物,防止风吹坠物伤人;第二,庭院里的花草树木要用支架保护,修剪树枝,以防折毁或者损坏屋瓦,台风折断一根树枝轻而易举。
三、关闭非必要门窗,并加钉木板。
四、检查电器,准备手电筒等临时照明装备,储存饮水,以防断电停水。
五、如果电线被吹落,千万不能用手去触摸,应立即离开现场,找电力公司维修。
六、多备几天的食物,如果不必要,不轻易外出。
台风我们无法消除,既然来了我们就坦然面对,未雨绸缪,当然不可以散播一些不真实的谣言,要积极的收听广播电台或者电视消息,也不轻易相信谣言,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团结一心,共同应对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