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当初,盖苏文派加尸城七百人戍防盖牟城,被李世勣全部俘虏,这些人都请求从军自效。皇上说:“你们的家都在加尸,如果为我而战,盖苏文必定杀死你们的妻子儿女。得一人之力而灭一家,我于心不忍。”六月二日,全部发给路费,遣返他们回家。
六月三日,在盖牟城设置盖州。
六月十一日,皇帝车驾从辽东出发,六月二十日,抵达安市城,进兵攻城。六月二十一日,高丽北部耨萨(相当于唐朝的都督)高延寿、高惠真率高丽、靺鞨兵十五万救援安市。皇上对侍臣说:“高延寿有三种策略选择:引兵直前,筑营垒与安市城连接起来,占据高山之险,从城里获得粮食补给,用靺鞨兵来抢掠我们的牛马,我们要攻城,一时难以攻下;要撤退,则归途泥沼所阻挡,坐困我军,这是上策;救出城中军队,一起连夜逃遁,这是中策;不衡量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和我军交战,这是下策也。你们等着瞧,他必出下策,我已经看见他们被我生擒。”
高丽有个对卢(高丽官名),年纪很老,经验丰富,对高延寿说:“秦王对内像割草一样铲除群雄,对外征服戎狄,独立为帝,这是命世之才,如今以举国之力而来,势不可挡。我建议,不如顿兵不战,旷日持久,分派奇兵断其运道;粮食既尽,求战不得,欲归无路,就可以战胜他们了。”高延寿不听,引军直进,离安市城四十里。皇上还担心他徘徊不来,命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率突厥骑兵一千人前往引诱,两军刚一接触,就佯败退走。高丽人相互说:“容易对付!”竞相追击,抵达安市城东南八里,依山列阵。
皇上召集全部将领问计,长孙无忌说:“臣听说,临敌将战,必先观察军队的士气。臣刚才经过诸营,见士卒听闻高丽兵到,都拔出战刀,修整旗帜,喜形于色,这是必胜之兵。陛下还在少年时,就已经亲历战阵,凡出奇制胜,都是靠陛下的谋略,诸将只是执行而已。今日之事,请陛下指示。”皇上笑道:“诸公既然让着朕,朕就为诸公研究研究。”于是与长孙无忌等带着数百骑兵登高瞭望,观察山川形势,可以伏兵及出入之所。
高丽、靺鞨合兵为阵,绵延四十里。江夏王李道宗说:“高丽倾国以拒王师,平壤守军必弱,希望能给臣精兵五千人,颠覆他的本根,则数十万之众可以不战而降。”皇上没有回应他,派出使者,骗高延寿说:“我因为你国强臣弑杀君主,所以前来问罪;至于交战,并非我的本心。进入你国国境,粮草供应不上,所以攻取几个城池,等你国能修臣礼,则所失的城池,也会还给你们。”高延寿相信,不再防备。
华杉曰:
战争,似乎是两国争胜;而换个角度来看,是两国争败,争着失败。怎么争败呢?就比谁犯的错误多,犯错多的一方败。对卢给高延寿的计策,都谈不上是“经验”,属于最基本的军事常识,前面我们已经多次讲过,《孙子兵法》,在自己国境内作战,地势上属于“散地”,“散地则无战”,不要野战,坚壁清野,深沟高垒,跟敌人熬,然后轻兵截断他的粮道,烧毁他的粮食。粮草没了他自然就要撤退,等他撤退的时候,再“击其惰归”,跟踪追杀。高延寿不听,轻易上钩,就是他胜心太重,防止失败的意识太弱。至于李世民最后派使者去骗他那番话,他怎么居然也会相信,那就不可理喻,无法分析了。
李世民这边的错误呢?我认为错在政治上,错在每攻下一城就设置州郡。他出师之名,很重要一条是讨伐盖苏文,要为高丽人雪君王被杀之耻。如果他真是只诛杀盖苏文,为高丽立一位合法国王,那他在高丽内部还是能得到支持。但是,他内心实际上根本不承认高丽为一个国家,哪怕是唐朝藩国,而是要并入版图,设置郡县,那高丽人当然要殊死抵抗了。反过来,如果李世民每攻下一城都保留原来的高丽官员,许诺诛杀盖苏文后为他们立一个新君,结果可能就大不一样。
此战结果,高延寿败了,降了。但是,安市守军还是守住了城池。李世民的御驾亲征,就止步于安市城下。
教训:兵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凡事不可胜心太重,永远保持一颗“不败心”。永远不夺取最大胜利,而是确保最小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