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周围的鞭炮声少了很多。
上午十点多了,还没有客人来,心想今天应该没人来拜年了,中午可以轻松一些,不用准备大餐了。其实过年肚子哪里饿呢?但是客人来了,必须要做,还得丰盛一些,哪怕最终吃不下。
结果刚坐定,家人还没闲聊几句,一辆车开进了院子。远亲哥哥一家五口来了。
“一会帮忙备菜做午饭,时间紧张。”妈妈赶紧起身,吩咐我。
“好的,我也去帮忙。”弟弟在一旁应道。
荤菜一部分还在冰箱冷冻着呢,想在中午做一顿大餐实属不易,时间太赶。
于是,一通化冻、焯水,大锅小锅一齐上。终于荤菜下锅了,该煮的煮,该炖的炖,全部开启最快模式。
此时,哥哥却说他们要走了。我们惊讶,菜都在烧了,好歹吃个午饭啊。他说,夫人的阿姨六十岁生日,今天请客,必须要过去的。
最终,挽留不住,他们走了。
看着厨房刚刚一通打仗式的操作,我们相视,哭笑不得。
以前总听妈妈说,怕突然来客人。今天我算是体验了一把。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车,说来就直接来了,通常都不提前打招呼。
有的人不打算吃饭,铁了心坐会儿就走。有的人打算吃饭,但考虑主人辛劳,故意不提前告知,吃个家常便饭即可。不管哪种情况,出于哪种好心,其实都多少给主人带来了不安。前者因为没有招待的机会,后者因为时间太紧,招待不周。
我和妈妈说:“下次我们提前问好,他们哪天来,吃不吃饭。吃就提前准备。”
“如果是自家兄弟姐妹,那可以啊。关键是有些远亲、干亲,不好开口啊!问了人家都会说不吃。”妈妈无奈地说。
小时候喜欢过年,喜欢家里来客人,我们不用写作业,还有吃有喝又有玩。
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色的转变,慢慢的也能体会到平凡生活中的各种孩童时代体会不到的无奈、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