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代的西北地区,荒蛮的贫瘠缓缓蔓延在每一寸广袤的土地上,贫穷,给无数的普通人民灌溉起生活的磨难。而这份厌人的磨难下,也生长起许多鲜活动人的生命。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得为自己存在的世界而战斗,看似平静的世界在普通民众的生活里不断的掀起惊涛骇浪。这种大时代的贫穷,将两个兄弟的命运分隔开来,从此孙少安和孙少平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生命道路。
一个人的命运,和很多的因素有关,不止性格和努力,他所处的年代,遇见的人、事,都将紧密而亲切的为他绵延起广阔的生活道路。正是因为这些无数因素的存在,促成了孙少安和孙少平,从一个相似的起点,渐渐走向生活的巨大差异。
身为孙家长子的哥哥孙少安,早早的因为贫穷而放弃了学业,主动肩负起这个大家庭的重担。自背负起这份贫穷的那天,他就再也不敢放下。他有抱负,他的抱负,重点在于一个“钱”字,他终极一生,都在为更好更富足的生活而周旋,为了家人,也为了村里面那些与他同样受苦受难的人。政策变化之前,他在农事上虽有想法和才能,却无力施展,他的满腔热情,被关押在大集体的牢笼里面,得不到释放。直到政策放宽以后,农村的景象红红火火的铺展开来。此时的孙少安,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终于成为双水村第一批靠双手和智慧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弟弟孙少平,靠着哥哥劳动挣下的一点点工分,勉强读完了高中。这短短的三年,决定他的一生,将不同于哥哥孙少安。尽管学校的日子,因整日的政治斗争而荒废了学业,但是思想境界的开阔起来,使得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在这三年里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起初的时候,他生活的苦,主要表现在物质上的贫穷,每天为吃不起一份丙菜而在自尊心上激荡起强烈的自卑感。遇见郝红梅以后,这个与他境遇有些相似的女孩子,让他的精神世界发生了某些变化,而真正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的是田晓霞。
在认识田晓霞以前,他尽管对于学习怀抱着强烈的渴望,渴望摆脱农民的束缚,但这种愿望还不足以强烈到让他完全的鼓起勇气从原本的世界里跳脱出来,转而投入到后来那个更为广大而野蛮的世界中去。那个年代的高中,大部分学生的思想是没有长开的。田晓霞在这个群体里面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读过很多的书,也因为父亲田福军的影响,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关于社会国家的信息,并且以一种还不算成熟的思维去思考着这个世界。田晓霞的出现,无疑给孙少平的精神世界带来了质的改变。孙少平接触的书籍,也由原来单一的小说读物,逐步扩展到一个更为宽广的领域。用田晓霞的话来说,作为一个高中生,不能只把眼光放在自身,也要去关心这个社会和国家,只有国家发展起来,个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自此,孙少平才渐渐从自己狭小而贫瘠的世界里面走出来,走向一个他自己也无法预知的遥远的未来世界。
我们可以想象,假如田晓霞不曾出现,孙少平也许不会有这种强烈的愿望去探寻这个看起来与自己关系并不很大的世界。一个人对于自己全然未知的事物是不会抱有太大热情的,一来离自己太过遥远,它可能维持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却不能够真正鲜活的跳跃到现实中去,二来他有更紧要的生存问题亟待解决。如果孙少安无法将家里的光景改善起来,毕业以后的孙少平便无法安心的独自在外闯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哥哥在农村的崛起为少平未来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哥哥孙少安的砖厂,是孙少平心里上的基础保障,而田晓霞这位思想上的导师,真正从根本上推动了孙少平跳脱农村的世界。至此,他和哥哥的人生最终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孙少平在初期的教师生涯结束以后,决定去黄原揽工。哥哥孙少安并不理解弟弟的这种想法,不要说是孙少安,几乎所有的人都不能理解这种怪诞的想法。这时候的孙少安,已经红红火火的办起了砖厂,只要少平愿意同哥哥一起,我们都可以认为那是最好的结果。一家人把生活的光景过起来,再也不用为生活的温饱问题而发愁,皆大欢喜。
但是,于孙少平来说,他的精神思想形成了两个系列:农村和农村以外的系列。对他来说,这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一方面,他摆脱不了农村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又不愿受农村的局限。因而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既不纯粹是农村的状态,又非纯粹的城市型状态。在他今后一生中,不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生活在城市,他也将永远会是这样一种混合型的精神气质。(摘自《平凡的世界》)这种混合型的精神气质,最初期是来自于他从书本和学校知识的汲取,而遇见田晓霞以后,这种精神气质从两个系列的分庭对抗达到高潮,并最终让农村以外的系列在对抗中取得了某种伟大的胜利。他一方面为自己农民的出身而产生某种令人不解的骄傲,另一方面又无比强烈的渴望从农村的局限中解脱出来。正如多年以后他在给兰香的信里面所说,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他的精神,早已在另一方广大的天地里面恣意飞翔。
我们不是说,孙少安就不具有这种对于外面世界的渴望。一个人的境遇,和他所承担的责任,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孙少安在还没有机会去接受外面世界的冲击和教育的时候,就回到了生活本身的巨大苦难中来。他作为一个长子的责任,不允许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无限辽远的遐想中去,他何曾不想,像少平一样在年轻的时候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他多么希望,自己可以同润叶一起继续学业,在生活的道路上并肩作战。只是他深刻的明白,他唯有用自己宽宥的肩膀,承担起生活交给他的严肃的责任。
在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之前,人类不可能真正被允许去放肆的追求更多物质以外的东西,包括自我精神的满足,包括以自由意志为基础的爱情。所以,当亲爱的润叶告诉他,我愿一辈子同你好,真真实实的一字一句展现在孙少安的面前,眼前仿佛展开起明亮的康庄大道,这大道的前面却树立起不可逾越的鸿沟。孙少安多么激动,就有多么忧伤。生活给了他希望,却又不让这种希望自由滋长。生活的磨难,让他不敢想象,已经成为公派教师的润叶会愿意与自己这个一辈子的农民生活在一起,而当这一切真实发生的时候,他只能从内心里面深深的感谢润叶,感谢她给他那块土块一样平凡的一生留下太阳般光辉的一页,他甚至不敢找润叶当面去说这件事情。他默默的从山西领来了另一个美丽的姑娘,温柔的秀莲给了他爱的温暖,他原本的伤痛很快被这一场春雨般温润的滋养给平复了。
来自物质生活的苦难,让这个劳动人民没有闲暇的精力去过多的思考他的爱情。如果不是润叶的求爱,他一生都将以为,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不是因为爱情的需要,而是生活本身和家庭对于自己的根本要求,尽管这件事也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的爱情,他不是不想,只是不敢想。一个人知道的越多,思考的越多,就更容易产生周围人所不能理解的苦恼。在孙少安的世界里,爱情是一件奢侈品,这个设定,来自于生活本身的贫穷和他因知识贫乏而被局限的思想。
对于孙少平而言,与哥哥不同的是,爱情已经在他面前展开了热烈明媚的希望。他在爱情中仍然是有自卑情绪的,但只要他所热爱的晓霞没有将他放弃,他就能充满希望的去争取自己的所爱。他努力让自己配得上她,这种相配,更多的是源于精神层面的要求。他一边在沉重的生活里面寻求生存最基本的物质,一边不间断的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他要骄傲的站在她的面前。
当他成为一个煤矿工人以后,他反而把这种职业当成一种高尚的存在。在那个黑压压而充斥着危险气息的矿洞里,他看到了一个新的充满意义的世界。正是因为这些看起来肮脏不堪的矿工冒着生命危险的日夜工作,才造就了那些光鲜亮丽下生存的人类。尽管矿工们大都是为了自我生存的需要而去工作,并不真正为这个世界而奋斗,孙少平仍然将其作为一项骄傲的事业。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静地对待欢乐和幸福。此时的孙少平,已经在思想境界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像随着农村政策的大变革,他也在生活的苦难里面为自己建造起靓丽而崭新的楼宇。
在这个黑压压的煤矿世界里,孙少平不再是一名普通的矿工。因为他书读的多,思考的就比普通的煤矿工人更多,煤矿对于他,渐渐产生一种不能割舍的感情。一些人因为苦而竭力的想要逃脱受苦的地方,而一些人恰恰因为苦才留恋受过苦的地方。孙少平留恋煤矿带给人的巨大财富,他渴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危险艰苦的世界,同时他也留恋于惠英嫂和明明给自己带来的温热。他拒绝了金秀热切的求爱,他仿佛看到惠英嫂带着明明,相跟着可爱的小黑子,亲切而焦急的朝他招手。他迫不及待的回到他的大牙湾。这个黑滚滚的煤矿世界于孙少平来说,有生命灵魂的骄傲,有更胜于家的温暖,有关于生活的梦想。
生活,在孙少安和孙少平的眼前分别的展开了辽远的未来。我们无比的相信,这两位兄弟,都将精神抖擞地跳上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向前去,前往两个不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