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在当下觉得漫长,而当流失之后再回望却感到在触碰它的一刹那与我的身体擦身而过。
经历,也给我同样感受。当下觉得平淡无奇,觉得不过就是换了一个地方,依然是自己一层不变的生活,而当回忆起来,却发现它被笼罩着一种朦胧的光,无比美丽。更何况这段三年时光是为数不多的人才有机会体验的非洲生活。
要问我非洲这三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说:要做一个有心人。
如果把这三年非洲生活当成一幅画的话,如果三年前我将“要做一个有心人”这句话刻在我的脑子里了,我想“非洲”这幅画应该要远比现在印刻在我脑海里的线条还要清晰,色彩还要浓烈。
或许每个人都会这样,习以为常的琐碎就不觉得它是风景。非洲那三年,我经常仰望那里的蓝天白云,经常沐浴在当地人质朴的笑容里,摒弃了国内很多习惯融入到当地的生活里,感动于当地人的纯真也愤怒过他们的蛮荒。当我处在当时习以为常的琐碎里,忘了去用心记录,忘了给未来的自己留下三年有关非洲的记忆。
回国以后,当周围人问起有关非洲的生活时,我才发觉对我而言,因为习以为常而渐渐觉得不足为奇的非洲生活对很多未去过非洲的人而言还是新奇的,他们对非洲还有特别多的误解。
比如,一听说我去过非洲,大部分人第一句话就会问“非洲很热吧?”,第二句话就会说“非洲特别乱,你那里安全吗?”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
当我和老师聊到这类问题时,老师说你刚回国不久,应该抓紧时间把你的真实经历和真实感受写下来,以你的视角让别人了解非洲,了解你生活了三年的小国家。这是对你过去三年非洲生活的一个回忆和总结,不然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宝贵记忆都会被淡化甚至被扭曲。
经过老师这样一提醒,我突然有种惊醒的感觉,是呀,非洲三年那么多故事那么多情绪如果不赶紧记录下来,随着时间流逝,到最后别人向我问起非洲的种种,我只能憋出一句话:“我去过,但是不记得了。”没有清晰记忆的过往就像从来没有在那里生活过一样。也开始后悔,为何那些个当下没有用心记录,没有用心拍摄更多照片。但是,我不再沉溺于责怪自己,一件事如果真感到后悔唯一弥补的方式就是赶快去做。
与非洲的渊源我该从何写起呢?那就从别人经常问到我“你一个小姑娘家,怎么会一个人跑到非洲?”开始吧。
这个前奏会有点长,但我个人的经历让我越来越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希望你们看完整个非洲故事以后也请相信“相信”的力量。
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高中时,我开始有出国梦。最开始埋下的种子是无意买回一本书《我是韩国人:13岁开始的留学经历》,这本书讲述作者13岁开始在国外留学的经历,讲述他自己在美国是如何从一个打架大王,经过历练最后考上英国的牛津大学。这本书我翻阅了很多遍,作者描述留学期间如何我自排解孤独,安抚了当时“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我,当然里面最吸引我的,是作者描述他到国外以后的新奇生活。那时我就在想,以后一定要找机会走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出国梦最强烈的时候,是在听闻以前几个富二代同学即将出国留学的那一刻。他们不必忍受国内高考的压力,他们不必熬夜备考却已经有家人铺下光明的前途。那时的我是满心羡慕的同时又是无比失落,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我父母的收入只能保障我大学顺利毕业,是根本不可能供我出国留学。因为知道得不到所以更是渴望。那时的我也常常陷入绝望,因为那时候的我只能预料到未来的我也会和过去大部分人一样,考上一个大学,毕业就在国内工作,出国的机会很渺茫。但不知道为什么,那时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说“短时间内实现不了,那就25岁前争取出国吧。”
出国梦一直在我心里,即使后来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它一直在我心里。
高考之后,处在一个二流高中,思绪又常常天马行空的我毫不意外地高考落榜了,只考上一个专科院校。高考结束的那一刻,我还是处在懵懵懂懂的状态,当时的我根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看到周围很多同学选择复读,我也跟风,一本心思说要复读,什么都不太懂的父母看我这么坚持就帮我找好学校,准备出发前的一天,被我姨爷爷拦下,他要我继续往前走,现在这个社会本科已经是满大街,而我最终的目标是要考上研究生,这样真的没必要再花一年时间复读。
最终这样的决定是否最明智我无从判断,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这条路确实是最适合我的,因为心智不够成熟的我,一点也未意识到高考失败意味着什么。当时只是看到大家都这么做就觉得我也应该那样,其实还有一个被当时的自己忽略掉的小心态:复读可以避免直面失败。很可能我复读了一年结果还和第一年一样,也许撞大运我考上重点本科,可是谁又知道呢。
人生路只有一条,在岔路口我选择了其中一条路,就无从得知另一条路的风景和结局。不过现在看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就这样,我去读了专科,进专科学校后,发现居然有人为了学生会一个小小职务明争暗斗,撕破脸皮;男生每天谈论怎么打游戏谈恋爱,女生每天谈论今天吃什么去哪里吃喝玩,我变得非常厌恶那样的环境,突然醒悟:高考的失利让我失去了什么——失去了志同道合的圈子。
于是从那一刻起,我努力自学自考本科的课程,每天一下课我就扎进图书馆,在那里一驻扎就是三年。专科毕业一年以后,我几经波折终于拿到了自考英语本科毕业证。
本来是想着继续读英语专业,但是了解到每年英语考研竞争非常激烈,我的胜算比较渺茫,无意通过老师知道了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这个专业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老师说了一句话“这个专业有机会出国。”顿时,我的眼睛亮了,我心里的那颗种子萌动了:我的出国梦有希望实现了!一切都朝着我内心的渴望在发展。
确定好专业后,马上又定坐在图书馆里,投身到考研的复习大军队伍里。
这一坐又是两年。
第一年考研失败,第二年通过调剂顺利考上研究生。
读研究生第一年,我就开始关注出国的项目。汉语国际教育的硕士生大部分是通过国家汉办外派到各个国家的孔子学院或者孔子课堂,我一看出国条件(1)英语过六级;(2)普通话等级二级甲等及以上,这两个我都没有。于是就在研一繁重的课程之余,努力学习英语,练习普通话。终于在研一快结束前,我拿到了所有证书,很意外,我的普通话拿到了一级乙等,最终赶上了第一波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报名。
当时大概有20个国家供我选择,我根据自己贫瘠的地理知识,在墨西哥和土耳其之间纠结,因为在一堆国家名词中,我只对“墨西哥鸡肉卷”和“土耳其烤爸爸”最为熟悉。
最后,我请求我的导师帮助我做选择。我还记得他立刻站到地图旁,指着芝麻大的一个点问我“你为什么不选择毛里求斯?这是一个岛国,风景很美。”
我问到“毛里求斯在哪个洲?”导师说“非洲!”我看向了挂在墙上的地图。就这样,非洲版图的形状第一次映入我的脑海,以前其实也看过很多次,但以前一直觉得“那地方和我没关系”进而大脑自动忽略了。
选择好了国家,递交各种繁琐的报名材料,认真准备考试。考试结束后,我焦急地等待了一段时间。等待期间,我每天晚上睡觉时,梦里、脑海里幻想着都是自己在海边漫步,在海边看日出的画面,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和图片,发现毛里求斯特别美,欧美人还有明星大多选择去毛里求斯旅游。我对那个地方充满了幻想。
终于等来了北京总部国家汉办的电话,工作人员第一句:“恭喜你考试通过!”听到这句话几秒钟时间内,毛里求斯的美景在我脑海里飞速旋转,自己忍不住在心里对自己呐喊“太好了,毛里求斯我要来了!”“太好了,我将要天天生活在海边。天天发朋友圈让朋友们羡慕”。一瞬间我的幻觉把我升到了天堂,下一秒电话那头“但是很抱歉,今年毛里求斯因为某些原因暂时不需要汉语教师。”那一瞬间,我呆掉了。怎么办?不能在朋友圈炫耀毛里求斯的大海了,甚至我都可能不能出国了,后面我只能在国内找个工作了,出国梦再很难有机会实现了。
“但是,埃塞俄比亚还有你母校在卢旺达的合作院校今年汉语教师还有缺口,你可以选择调剂。”
当自己收获的和自己想象的发生很大差异时,人是很难一下子调整过来。我之前在查毛里求斯资料时,也顺便查了其他非洲国家资料,几乎是暴乱、战争、疾病。所以当汉办老师说出“埃塞俄比亚”还有“卢旺达”这两个国家名字时我脑海里立刻冒出的是那些可怕的画面,能想象到的全是艰苦的生活还有工作场景。
我很失望的问道“老师,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你报考的是非洲片区,目前非洲只有这两个国家接受调剂志愿者。要么就只能放弃这次机会了”
我当时一瞬间欲哭无泪,我说容我想想就挂掉了电话。我给家人打了电话,得到的答复都是“你自己选择。”最后给导师打了电话,导师说选择卢旺达挺好的,那里的环境不错,而且母校的一些老师在那边可以相互照应。当时听来,只觉得是导师安慰我的话。认真听完导师的话后,我一个人来到学校的湖边大哭了一场。有因为过去太多事与愿违的委屈,那么努力却总换来被调剂的命运,更多的是北京来的一通电话,一分钟内让我上天又入地的那种茫然不知所措。
不知哭了多久,平复之后想了想,不就是不能在朋友圈里炫耀了么,但至少我能走出国门出去看看啊,多少人还没有这个机会呢。能出国总是好的,不论去哪里。
平复好自己后,我立刻拨通了北京汉办总部的电话:“您好,我决定调剂到卢旺达!”